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我市全方位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爱东营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强,诸多现实对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养老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4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7%,已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践行省民政厅“1261”工作思路,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

“专班牵总+顶层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机制

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谋划、注重先行先试,全方位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成立市级养老工作推进专班,每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全市民生实事。

今年6月份,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全省首个市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有力推进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七大行动,制定30项措施,细化98项任务清单,配套制定15个政策文件,市、县两级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公开14个部门27项服务项目,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健全长期照护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养老为重点,精准对接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立法,培育黄河口生态旅居养老目的地,增进民生福祉,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资料图

据了解,2026年年底前,我市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设施扩量”,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形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点+家庭养老床位”四位一体、有效衔接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75%以上,乡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服务提质”。2026年年底前,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社会工作者达到1名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保持在100%,医养康养服务深度融合,养老机构入住率、与老年人需求匹配度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发展增能”。2026年年底前,养老与相关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高品质养老服务吸引力逐步增强,每个县区至少培育发展1个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被评为全省改革试点创新成果,是全省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6个试点城市之一。

“分层分类+全域覆盖”,有效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一排排树木挺立在黄河岸边,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林茂水丰,作为黄河进入东营的第一站,东营区龙居镇自然生态资源特色丰富、鲜明。“要让老人过上田园式养老生活。”近日,在龙居镇“晚晴小镇”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让许多老年人怡然自得,过上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这里有4.2万亩的龙居林场,氧离子多,温度比市区低3-5度,十分适宜老年人养老。我们有自己的菜地,种的菜吃不了。”“晚晴小镇”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于桂芳已经从事康养行业十七年,对康养事业的热爱让她一直在坚持着,她满心自豪地介绍,“我们这年纪最大的老人96岁,最小的53岁。老人们在这里,每人一间房,可以经常‘串门子’,想种菜的种菜,就像在村里一样。能自理的老人每个月交1000元钱,能劳动的人也可以以工代养,欢迎周边有需求的老人入住。”

如今,我市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居)、家庭五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占多数、高端有选择”的橄榄型养老机构发展布局。

QQ图片20240711211154

资料图

同时,我市精准提升服务供给,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有选择,一方面做好“外引”,引进德康宁医养中心、萱花开颐养中心、东营圣歌颐养中心等高端养老机构,打造“医养康教”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另一方面做好“内培”,实施幸福养老“十大”重点项目,投资5.96亿元,加快推进8处养老机构项目建设。发挥东营沿黄、靠海、温泉等地域特色和“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积极拓展旅居养老等新业态。依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产业园平台,建设东营银发经济数字园区。实现基本养老服务有供给,市、县两级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轮候制度、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制度、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积极开展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托养服务、认知症照护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市委市政府2024年民生实事。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有保障,积极推进县乡村养老服务有序衔接,全市76%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实行委托运营,5个县区均建有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其中2个县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部入住县级养老服务中心,腾空的乡镇(街道)敬老院改造提升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政策扶持+数据赋能”,不断激发养老事业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各项措施,激发养老事业发展活力。强化政策支持,新建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严格落实“四同步”机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标准,通过多种方式配齐。开展专项行动,积极推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养老服务企业水电气暖费用享受居民生活类价格。资金保障,根据老年人自然增长情况,建立养老服务经费增长机制。“十四五”期间,市本级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对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等10类养老服务项目,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同步补助。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市承办全省“青春养老人”启动仪式,与省养老产教联盟签署合作协议,分级分类开展养老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年均培训1200余人次。东营市技师学院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连续多年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东营区探索设立养老护理员节、“养老护理员关爱基金”。在综合监管方面,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梳理形成12类常用监管事项,适配25项常用场景,构建养老服务事前、事中、事后链式监管体系,被评为全省“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创新成果。在数智赋能方面,开发东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310余家养老服务企业上线,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联网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养老服务终端、可穿戴健康监测等设备,提供紧急救援和社会帮扶。超前规划“养老+社会组织”“养老+慈善”等多元场景服务数据对接,打造“物质+帮扶”全链条服务,助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薛文文)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