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行走东营|高斗葫芦雕刻:刀尖上的艺术传承

爱东营讯 葫芦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因谐音“福禄”而成为吉祥的象征。由葫芦制成的工艺品备受人们喜爱,广饶县的高斗葫芦雕刻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高斗葫芦雕刻作为传统手艺,其过程颇为讲究。一般先是用铅笔打稿,接着用钢刀镌刻表皮,随后涂上松墨,最后上光,整个雕刻过程要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

邢文亭(左)正在指导徒弟雕刻葫芦。

邢文亭作为高斗葫芦雕刻的第四代传人,自幼钟情于葫芦雕刻,传承了祖上的手艺。多年来,他不断探索研究,使雕刻工艺水平日益提高,将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一体。其雕刻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凭借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和娴熟的刀法,把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地刻于葫芦之上。他还自创多种刻刀以满足不同形状葫芦的雕刻需求,尤其是弯形刻刀,成功解决了雕刻压腰葫芦腰部的难题。

邢文亭介绍,高斗葫芦雕刻技艺的制作工序十分严谨。要先摘下成熟葫芦,去掉表层青皮,晾干至葫芦颜色变黄。然后根据葫芦的形状挑选合适的图案进行雕刻。挑选葫芦材料时,通常选择周正的,再依据葫芦形状确定图案。雕刻所用工具包括平口刀、斜面刀、弯刀,且雕刻时必须认真专注,下刀果断,稍有差错,整个葫芦就会作废。

葫芦雕刻工艺主要流传于我市广饶县,以陈官镇高斗村为中心,辐射到周边部分区县。成品葫芦多刻有寓意吉祥的图案和纹样,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主题。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高斗葫芦雕刻技艺一直严格按照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得以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邢文亭表示,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富贵吉祥,所以在雕刻过程中会选择吉祥的图案,比如他雕刻的鳜鱼就象征着大富大贵。而且高斗葫芦雕刻技艺的衍生品丰富多样,像以梅兰竹菊为原型设计的茶叶罐,兼具美观与实用,深受大众喜爱,也有许多爱好者收藏。

陈官镇居民张金睿说,高斗葫芦雕刻技艺非常考验人的耐心,自己对此很感兴趣,因为能将想要的图案在小葫芦身上呈现出来,但需要沉下心来细致入微地操作,他希望通过学习和反复练习能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从勾画图案到精雕细琢,葫芦雕刻在方寸之间描绘出精彩的“世界”,每一件雕刻作品都凝聚着雕刻人的心血。邢文亭决心钻研创新,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朋友了解并喜欢高斗葫芦雕刻技艺。

一个葫芦传承百年技艺,一把刻刀勾勒丹青美画。祝愿高斗葫芦雕刻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期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列。

(记者 张姝睿 通讯员 朱希英)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