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在时光长河中,文字如细流般汇聚成江海,承载着文明的波澜壮阔。而书写之艺术,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情感流淌的桥梁,是他们心灵深处最细腻的触动。在岁月流转中,齐笔以其独特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它的笔锋或刚劲有力,或柔婉细腻,每一次挥毫泼墨间,都蕴含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韵味。
![](https://img12.litenews.cn/10041/article/202407/31/88adcd26277c4bde9be1ef1f5ba710a1.gif)
“广饶县原来是齐国的后花园,就我家这个地方,离临淄也就是齐国故都只有三公里,所以我们产的这个毛笔叫齐笔。”每当说起齐笔的历史,“齐笔”制作技艺传承人郭明昌都非常自豪。
据考证,齐笔产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期间,这里就享有“齐笔之乡”的佳誉。当时齐王常将毛笔赏给功臣,并作为国宝馈赠各国。“齐笔”成为历代书画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省级非遗传承人郭明昌现场制作齐笔。
明清时期,齐笔制作达到鼎盛,毛笔制作作坊达数百家。当时,笔匠除了自己肩挑毛笔串书馆、跑商号销售毛笔外,还出现了专售毛笔的铺子,济南的“成文堂”“世界笔庄”,北京的“牛山堂”,天津的“聚文堂”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齐笔”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郭明昌家族经营的正是位于天津的“聚文堂”,铺子就在四合院里,工匠学徒有数十人,在当地享有盛名,并且成为北京“戴月轩”定点供货商。不过,这些兴旺一时的笔庄,因社会变革等历史原因,逐渐销声匿迹。
新中国成立后,齐笔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广饶很多村子里都有毛笔厂,齐笔畅销海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齐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同类产品琳琅满目,齐笔逐渐陷入发展困境。“单打独斗以后不行了,得成立一个大的公司,抱团打天下。”郭明昌回忆时说。2003年,大王镇组织牵头成立了山东齐笔文化有限公司,由当地五个毛笔生产大户联合入驻经营。山东齐笔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明昌在坚持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增添现代元素,把齐笔生产从实用型向工艺型、礼品型发展,并在笔杆设计、包装装潢上下功夫,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注册了“齐笔”商标、“广饶齐笔”国家地理商标等,齐笔在屡次经历起伏跌宕之后,当下又开始复兴发展。
![](https://img12.litenews.cn/10041/article/202407/31/88adcd26277c4bde9be1ef1f5ba710a1.gif)
“千万毛中拣一笔”是对齐笔制作过程的生动写照,作为一门纯手工的艺术活,齐笔制作讲究的一个是材料,一个是手艺。
齐笔的选料极为考究,笔头原料以狼毫、山羊毛、兔毛、马尾毛等为主,笔杆则使用竹片,硬质木杆、紫檀、红木、景泰蓝等。“狼毫的毛笔最好的材料来自黄狼尾,用东北长白山的黄狼尾做成的纯狼毫毛笔最好,用起来刚柔相济,弹性好,不散尖。”郭明昌介绍。
齐笔制作工艺繁复,长期以来依靠民间手工艺人师徒传承。齐笔从制作方法来说,分两大工序,俗称“盆子”和“杆子”。所谓“盆子”,就是从选择毛笔用的材料到制成笔头的过程,因为大部分工序要在放有石灰的水盆中完成,所以也称为“水盆”。选料后,要经过浸、拨、梳、并、连、剔等工序,精益求精,最后制成笔头。所谓“杆子”,就是对“盆子”工序做好的笔头,经过制杆、按头、修笔、捋笔等工序,之后还要将笔杆刻上精美的图案及文字,经包装后一支支饱含笔匠心血的齐笔才算全部完成。齐笔选料严谨,工艺精湛,从选料到成笔要经过150余道工序,环节复杂,需要很高的技术。“制作过程中是用不上机械的,全部是手工,手艺的要求是很高的,甚至在工作的时候旁边都不允许有说话的。”郭明昌解释道。
一张桌子,一个水盆,一些自制的简单工具,一双双粗糙的手,一遍遍重复着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支支凝聚着制笔工匠心血和汗水、拥有着“尖、齐、圆、健”之“四德”的齐笔制成,并以其丰颖尖锐、软硬适度、健劲有力、美观耐用的优势久负盛名。
![](https://img12.litenews.cn/10041/article/202407/31/88adcd26277c4bde9be1ef1f5ba710a1.gif)
“为了不让它断代,想尽了一切办法。国家也号召非遗进校园,像我就在大王的三个学校里边,都有齐笔工作室。让孩子们了解齐笔的历史渊源,齐笔跟其他毛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每次谈起齐笔技艺的传承,郭明昌脸上都挂着一份责任。
一项技艺千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传承。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齐笔这门手艺,作为传承人,郭明昌成立了齐笔手工技艺培训基地,建设齐笔工艺馆、展示馆,面向社会招收有志青年及部分残疾人学习制作齐笔,招收学徒工60多人。在大王镇育才小学、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齐笔技艺培训,并担任东营职业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当下,齐笔荣获“乐安老字号”“文化部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并在全国各地文化交流活动及非遗产品精品展活动中斩获殊荣,赢得业界广泛好评。
“见人见物见生活”,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大众文化生活相结合,才能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发展和弘扬,产业化就是保护传承的一个有力途径。近年来,山东齐笔文化有限公司积极整合本地区的齐笔生产资源,加盟企业的家庭作坊达到了50余户,工人达到300余人,已经形成“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普通营销模式的基础上,齐笔还“试水”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开起淘宝齐笔营销店。设立中华齐笔旗舰店,同时配套其他专业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营销。公司现生产各种高、中、低档毛笔百余种,年产量达300余万支。
近年来,齐笔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展示展销活动,不断开拓市场,通过外贸公司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这支齐笔,不仅闯出了产业发展之路,传递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和内涵,更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记者 许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