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当时评|别让“空窗期”成为求职“拦路虎”

  评论员 朱延鲁

  近日,据《工人日报》报道,春节后从老家回北京求职的李女士,在各大招聘软件上投递了一百多份简历,但没有被一家公司录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的简历中有“空白”,也就是所谓的“职场空窗期”。对此,李女士感到很无奈。

  李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前段时间,“职场人的简历中不敢有空窗期”的话题就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也因为“职场空窗期”在求职过程中被歧视或被拒绝。打开招聘网站或者App,部分岗位的招聘要求中,更是明确写着求职者不能有超过3个月或6个月的“空窗期”。“职场空窗期”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回归职场的“拦路虎”。

  其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人员流动变得越来越普遍。身在职场的人,结束上一份工作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一定能够实现无缝衔接,立马找到下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样就很容易在简历中出现“空白”。更何况,有些人在暂别职场之后,趁机休息调整一下自己,或者通过学习沉淀提升一下自己,为的就是在下一份工作中能够更加出彩。如果仅凭有过“职场空窗期”,就一棍子打翻一船人,这样的招聘标准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再说,简历中有“空白”并不等于能力上有欠缺,没有过“职场空窗期”的求职者也未必一定能够胜任工作。部分用人单位如此介意求职者的“空窗期”,或许是担心他们离开职场久了很难快速适应,或许是担心他们的岗位技能有所下降,也或许是其他原因。但不管何种原因,将其一概拒之门外,很容易错失优秀的人才。对用人单位而言,完全可以在筛选简历甚至面试阶段对有无“空窗期”的求职者一视同仁,将选人用人的关口后移到试用期,这样,既能降低选人风险,也能发现可用之才。

  另外,针对“职场空窗期”给求职者们带来的种种阻碍,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类似“求职攻略”“面试秘籍”这样的“教材”中,很多都给出了应对话术或者教程。基本套路就是套用一些听起来合情合理的话语来解释自己的“职场空窗期”。求职者如果盲目套用,看似是“聪明”之举,却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且不说套用来的理由或话术不知道被多少求职者重复用过,就是暂时蒙混过关,但总有“露馅”的一天,到那时,即使求职成功,也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对求职者而言,倒不如从应聘之始就实事求是,如实跟用人单位解释自己的“职场空窗期”。毕竟,再高明的套路也不如真诚能够打动人,靠真本事赢得的职位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