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到位。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需要统筹好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高水平开放为深层次改革提供重要动力。随着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一方面,改革将更多涉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触动既得利益,改革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改革将更突出系统性,对内外有效统筹、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等提出更高要求,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这就要求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为重点,以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及各地自贸区等开放平台为载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有利于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等取得突破,有利于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是最大的改革。要通过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解放思想、消除壁垒、拓展制度创新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深层次改革的主动。
深层次改革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对外开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积极主动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在客观上要求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创造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在内外统筹框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核心是推进国内相关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和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尤为重要的是加大知识产权、政府采购、重要数据认定等领域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体系,将有助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吸引和利用外资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认识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意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内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长期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凸显。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客观上要求更好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需要新的生产力引领传统发展方式变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看到,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未根本转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大,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生产力不断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跃升,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就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等关系,以深层次改革激发新动能和扩大开放新空间,以更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落实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重点任务
新征程上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宽度,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临新的任务、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在工作上见实效。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统筹谋划改革开放,系统性考虑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协调联动性,从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鼓励创造性的角度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顶层设计指引下鼓励各地方、各行业积极寻求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加大典型经验交流推广,以实践探索经验来不断丰富完善顶层设计。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深层次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快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为抓手,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关键领域制度规则统一,建设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更好发挥财税体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为重点,积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重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完善外贸管理方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支持对外开放平台探索制度创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和功能,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规划对接、机制对接、市场对接、项目对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相衔接,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
完善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落实机制与激励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开放任务,更需要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加快完善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落实机制,调动各方面改革开放积极性,健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凝聚改革攻坚合力,推动改革开放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对各部门、各地方和各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效协调、协同推进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折不扣抓落实,胸怀大局、干在实处。有效发挥督查督导作用,充分肯定典型经验做法、激励创新,同时及时指导帮助改进工作、鼓励进步。加快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的信号,积极营造激励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