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人参”扎根 盐碱地“上新”

爱东营讯 近日,在垦利区兴隆生态林场,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省科技特派员杨庆山和林场的同事们手持铁锹,动作娴熟地挖开泥土,将一颗颗身披鳞甲的肉苁蓉采挖出来,一会儿工夫,筐里就装满了丰收的果实。这是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垦利区兴隆生态林场联合研发接种的管花肉苁蓉进行现场测产。测产结果显示,在土壤含盐量为4-6‰的土壤条件下,管花肉苁蓉平均亩产达到了921.57公斤。

“我们团队实施了有效的防护措施,使得在去年冬天极端低温-17℃的情况下,管花肉苁蓉安全越冬未产生冻害,为盐碱地上中药材的栽培提供了宝贵经验。”科研团队成员丁国琦说。

管花肉苁蓉为寄生植物,寄生于柽柳属植物的根上,是名贵中药材。管花肉苁蓉原产于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益精血壮肾阳、提高记忆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松弛血管、保肝、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渤海沿岸进行管花肉苁蓉栽培研究,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创新性地研发出了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柽柳林+管花肉苁蓉”复合种植模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盐碱地生态修复和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升级工作;兴隆生态林场在重盐碱土地上,种植的一棵棵省林科院“鲁柽1号”柽柳新品种,在林场的精心管护下,为这片盐碱地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省林科院盐碱地团队盐碱地上开展管花肉苁蓉接种种植,并首次在“壤土”“无水浇条件”及“低密度单侧种植”下取得管花肉苁蓉的丰产,解决了柽柳林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该项目得到兴隆生态林场和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东营市市校合作项目和东营市科学技术局盐碱地专项资金支持,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解决了管花肉苁蓉接种的立地条件、接种、管护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问题,为盐碱地低成本高效可持续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 于采艳)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