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度东营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许建仁,市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梅雪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宋小朋,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栾爱民,东营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范成林,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版权管理科科长刘国松,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支队长李建国,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许建仁
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持续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知识产权“样板”城市,为推动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12月,我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这也是我市继2022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增强
(一)国内专利授权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共授权国内专利6374件,其中发明专利1809 件。在发明专利授权中,企业授权1541件,占授权总量的85.1%;大专院校授权194件,占授权总量的10.7%;科研机构授权12件,占授权总量的0.6%。
(二)发明专利实现量质齐升。至2023年末,全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443件,同比增长28.7%;全市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91件,较2022年提高7.56件,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5.43件、10.35件。2023年,我市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2个,获奖数量创历史最佳。
(三)注册商标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3961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达40628件,同比增长8.01%;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有效注册达1484件,列全省第二位;全市拥有驰名商标35件,拥有100件以上注册商标企业28家,平均每家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拥有2.26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居全省第一位。
二、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再创新高
(一)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持续深化。联合工信部门印发《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推进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2023年,全市质押登记285笔,融资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05%、23.96%。发放贴息资金391万元,获得贴息扶持的47家企业新增专利申请238项,授权专利234项,专利产品新增产值12.98亿元。
(二)知识产权运营日益活跃。持续推进转移转化专项计划,征集发布开放许可专利项目302项,达成许可76件,其中免费许可26件,低费用许可50件,许可金额2725万元。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及产品认定工作,指导企业开展专利产品备案,70家企业备案专利产品285个,全市转让许可各类专利2886件次。
(三)专利导航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认定首批东营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5家,完成导航项目3项,9家企业依托导航成果布局专利40余项,建设专利数据库9个,培育、引进专利导航相关人才80余人,有效提升专利导航成果运用效益。
(四)地理标志实现规范发展。全市拥有47件地理标志商标、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全省率先完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换标工作,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达100%,20家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使用22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有力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
(一)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持续加大。组织开展了 “蓝天”行动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突出专业批发市场、建筑材料市场、商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23年,全市办结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156件,其中,商标类139件,假冒专利17件。
(二)专利纠纷调处能力显著增强。扎实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体系建设,突出制度基础、受理渠道、创新工作、衔接协调、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着力提升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能力,顺利完成我市省级专利行政裁决建设试点任务。2023年,全市立案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2件。
(三)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效能突显。与市法院建立了行政调解司法确认、严重失信联合惩戒等工作制度,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切实增强全市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合力。2023年,受理并结案“诉转调”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纠纷案件223件,对2起严重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办理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8件。
四、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深化拓展
(一)政策供给持续增强。落实《东营市支持专利创造办法》《东营市高价值专利资金管理办法》,突出专利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和成果运用,开展东营市高价值专利评审,市县两级知识产权政策叠加效应显著提升。“推动专利产品备案”和“建设专利开放许可分平台”2个项目入选全省知识产权领域创新行动“揭榜挂帅”工作清单。东营区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单位,广饶县知识产权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督查激励。
(二)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继续实施“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建立277家重点服务企业名录,选派40名知识产权特派员,对接市县两级服务资源,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备案企业达938家,248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授权零突破。华盛橡胶、德仕能源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数量达到20家。
(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出台《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机构入驻管理办法》,高标准建设东营市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驻集聚区优质服务机构20家,“知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积极提升专利预审效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受理预审案件1649件,预审授权797件,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2个月内,实用新型专利压缩至半个月内,外观设计专利压缩至10天内。设立了济南专利代办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东营工作站,畅通专利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审核时间从7天缩减至1天。
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事业成绩显著,硕果累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知识产权“样板”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请介绍一下全市法院2023年度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工作情况及在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面的举措。
梅雪芳
2023年,全市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共368件。其中民事案件366件,刑事案件2件。在民事案件中,著作权侵权案件193件,商标权侵权案件125件,专利权侵权案件8件,技术合同纠纷案件24件,特许经营合同案件10件,不正当竞争案件6件。全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49件。
全市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优化创新创造创业法治环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坚实司法保障。采取具体措施为:
一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结侵害“潜水艇”“周黑鸭”“欣马酒业”“老板厨卫”“紫皮糖”等品牌商标案件125件,制止依傍他人商标品牌营利的行为。重视网络直播、短视频、数据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文化业态,依法打击制止盗版、抄袭等侵权行为。
二是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制定《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开展“商会会长进法院”“百名法官进百企”“法治体检”等活动,聚焦服务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垦利区法院针对网络直播带货经营者存在货品溯源调查机制缺乏、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突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普遍性问题发出司法建议,被评为第六届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优秀奖。
三是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具有抄袭仿冒、反复侵权、侵权规模大等严重情节的故意侵权,依法支持权利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审结2起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案件。制定《关于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管辖问题的意见》,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衔接机制,统筹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
四是着力提升案件审理智能化水平。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实现知识产权案件网上立案、网上开庭常态化,网上开庭率达到85%,电子送达率达到97%。充分运用最高人民法院现有知识产权裁判规则库以及山东法院精准化案例规则库,促进裁判标准的统一,提高案件审判质效。
五是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2023年全市两级法院指导诉前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19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2023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8件。落实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行政联合惩戒机制,2023年联合惩戒侵权案件2件。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继续深化理念变革、制度创新、素养提升,把知识产权审判同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努力开创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局面。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请问,公安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助力我市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
李建国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是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两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机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全市公安机关聚焦重大项目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保障。2023年5月份,出台《全市公安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促进创新发展九条措施》,建立健全“一项目一警长”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吹哨、公安报到”要求,重大项目、高科技企业设立警长工作站,从安全、治理、服务三个维度全力保障辖区20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运行,用“管家式”服务理念深化“项目警长”工作,将企业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作为项目警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行“项目警长二十条措施”,全警全力为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共侦办侵权假冒、知识产权类案件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人,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3%、45%。其中,部督案件1起,厅督案件3起,2次获公安部贺电表扬,侦破涉我市高科技、重点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向企业销售伪劣产品案件3起,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有效保护我市重点项目、主要产业的生产经营安全。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决策部署,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高标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用公安新质打击效能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深化行刑衔接。强化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案件机制形成,依法从重从快查处侵权假冒和知识产权案件,提升打击整治工作效能。二是持续深化警企协作。建立警企常态沟通协调机制,针对性推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一企一策”服务,引导企业增强自我保护和主动维权意识。三是持续深化数据导侦。不断适应知识产权犯罪隐蔽性、网络化新形势,充分发挥“数字战队”“数字警察”效能,构建高风险领域线索发现数据模型,推动实现提前预防、精准打击。四是持续深化宣传引导。紧密结合“全科警长”打造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到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安全警示、政策解读,切实形成全社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浓厚氛围。
大众网东营频道记者
2023年农业农村系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2024年工作有什么具体安排?
栾爱民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培育植物新品种3个。其中,市农科院与山东绿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田箐新品种“鲁箐6号”通过山东省林草品种委员会审定(2023年1月);山东泽农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泽麦177”小麦品种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2月);广饶县泽农种业农业科学院申报的“泽农1107”玉米品种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7月)。
全市引进植物新品种474个,其中大豆品种184个,玉米品种78个,小麦品种66个,水稻品种38个,棉花品种29个,花生品种25个,牧草品种25个,野生菌种13个,杂粮品种11个,马铃薯品种3个,罗布麻品种2个。
同时,全市查处涉嫌侵权的假种子案件3件,其中市直1件,河口区1件、垦利区1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开展培育引进植物新品种工作,加大对涉嫌侵权的假种子案件查处力度,全面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台东营记者站记者
请问2023年东营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范成林
2023年,东营海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龙腾行动2023”“蓝网行动2023”为抓手,“打防结合、宣服并举”,充分发挥海关进出境知识产权保护职能作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大力促进外贸经济创新提质,为东营市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积极贡献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优化服务,加强指导帮扶。一是积极培塑具有出口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培塑辖区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龙腾企业”,加强对“龙腾企业”指导帮扶力度,通过精准施政增强企业获得感;二是依托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展轮胎行业国外商标注册预警,助力企业妥善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三是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2023年助推东营市1家企业的商标权成功取得知识产权海关备案,东营市备案企业数量增至12家。
二、注重法治宣传,提升维权意识。一是抓好“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着力做好出口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世界杯相关知识产权等情况宣传工作;二是紧紧围绕东营市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样”企业、自主品牌企业等,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行动,先后组织开展4次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参训企业达120余家;三是通过海关总署“金钥匙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发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新媒体,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宣传网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23年,东营海关助力东营市自主品牌外贸企业增加43家,进出口值同比增长9.8%。
三、推动信息共享,强化联防联控。一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将相关侵权信息及时转化为风险预警信息和布控查验指令,实现风险信息及时处置;二是积极融入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格局建设,参与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强化对侵权假冒的追踪溯源和联合行动;三是积极与口岸海关开展跨关区信息交流共享与联防联控,与威海海关、潍坊海关合作加大对服装、电子产品、玩偶、纪念品等易受侵权商品的风险研判和布控查验力度,形成侵权案件跨关区共治格局,防范侵权货物跨平台、跨区域漂移。
四、开展专项治理,推进智慧监管。一是推进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治理,结合“618”“双十一”等电商购物节节点持续加强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方式以及邮快件寄递等运输渠道执法,重点打击跨境电商领域侵权活动;二是提升新一代知识产权执法系统的应用质效,运用“商标智能识别”“非侵入式查验”等科技手段,使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切实成为现场侵权查发质效提升的“推动力”;三是推广“云确权”“预确权”等创新监管方式,有效提升企业通关效能,打造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体系。
下一步,东营海关将继续坚持政治引领、打促结合、高效便捷、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部署开展“龙腾行动2024”,结合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三十周年系列行动,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质效,守护好、维护好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让更多企业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中获益。
黄三角早报记者
请问我市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今后有哪些新举措?
宋小朋
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我市成功上榜,是全国本批次获批的18个城市之一,标志着我市进入全国知识产权强市第一梯队。现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强市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市政府印发《东营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2024—2026年)》,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东营区、广饶县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园区,逐步构建起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区)、强园立体化矩阵。
(二)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全面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立足产业需求,围绕石化、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重点产业,开展产业创新和专利态势跟踪分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市政府设立东营市高价值专利评审,对优质高价值专利项目给予扶持,连续2年共评选高价值专利72项,专利产品产值累计增加567.04亿元,逐渐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组合。2023年,全市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比2021年翻了一番。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企业类主体占比87.4%,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达到1322家,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三)知识产权运营高效推进。推动专利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威飞海洋以11件海洋水下采油树系统“金种子”专利与行业巨头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实现小企业向大企业技术供给,新增产值超3亿元,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连续三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近三年全市质押融资数量累计551笔、融资金额42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抽样统计95家融资企业,新增专利申请721项、授权专利732项,新增就业816人,专利产品新增产值40亿元,新增税收1.9亿元。建立“专利包”服务机制,推动企业备案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285件。建设专利开放许可(东营)分平台,发布“沉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302项,达成实施许可76项,许可使用费2725万元。
(四)知识产权保护成效突出。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省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两个“国家级、省级试点”。2023年,我市获批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居全省第一位,连续两年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健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执法协作、联合督办、案件发布五项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市市场监管、市法院签署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示范化建设。市市场监管局、东营仲裁办联合出台《东营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仲裁确认工作规则》,明确人民调解和仲裁确认程序。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5个国家设立首批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建设基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实现市县两级调解委员会全覆盖。
(五)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更加优化。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培育计划,高标准建设东营市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入专利质押登记、知识产权代理等六项业务,“知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3年共计选派知识产权特派员100余人次,为全市300余家企业提供组合式服务,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对接,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活动,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培训企业、服务机构、高校师生等共计20000余人次,东营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连续第6年获全国“优秀分站”荣誉称号。
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整体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推进落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各项目标任务,持续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推动我市创新发展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重要支撑。二是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深入实施“助企成长”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开展产业创新和专利态势跟踪分析,完善优势示范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国际标准试点。三是促进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加快山东石油开采加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价值评估、质押融资等专业服务。深入开展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鼓励开展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混合质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市、县两级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积极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全市纠纷快速处理“一张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营模式”。五是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强化公共服务机构和重要网点建设。发挥技术和创新支持中心(TISC)功能,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检索、分析、预警和数据管理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六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营职业学院推进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工作广度和深度,为全市培育更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鲁中晨报记者
请问2023年我市在版权保护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今后版权保护工作有哪些新举措?
刘国松
2023年,我市版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方面开展版权保护、一方面打击侵权盗版,取得可喜成绩。
一、版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著作权登记工作。2023年,著作权作品登记数量11287件,向国家版权局申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00余件,两项指标较2022年有了大幅跃升。二是积极推进版权保护进基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东营软件园被国家版权局评定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是上年度我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我们因势利导在软件园成立了版权服务工作站,开展作品登记工作,探索版权质押融资助推企业发展新路子,以此带动全市版权保护贸易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全市还有8家单位荣获省级版权示范企业、版权示范园区称号。三是大力开展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软件正版化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扎实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倡树版权保护新风尚。召开了2023年版权工作会议和新著作权法培训班,在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开展了版权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五是开展版权保护鉴定服务,为消费者维权提供版权鉴定服务,为执法部门办案提供依据。2023全年共鉴定图书820册,出具鉴定报告123份。六是开展版权执法案件查处。全市查办版权类行政案件95件,比2022年增长28件,共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出版物、音乐光碟U盘800余份,罚没款共计11万余元。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教科书案一起,捣毁犯罪团伙位于某民宅内一处非法仓储、销售盗版教材、教辅类书籍窝点,现场查扣涉案教材、教辅类书籍404种、共计33514册,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其中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2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网络领域版权监管工作,认真研判处理举报投诉网络版权案件,扩大案件来源和线索,有效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积极创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二是联合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市各县区、开发区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为全市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多元解决渠道,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和社会满意度,助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三是继续全面推进我市软件使用正版化工作。督促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切实巩固工作成果,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行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扎实推进民营企业软件正版化。四是积极开展版权登记工作。鼓励广大原创作者对作品进行登记保护,在各县区、聘请第三方设立6个作品登记工作站,为群众提供版权保护服务。五是运营好东营出版中心。为更好地“宣传东营、传播东营、服务东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2023年9月,引进了北京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等省内外综合和专业出版社,成立了东营出版中心,希望媒体朋友对此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知晓度,服务东营原创作者,讲好东营故事,同时进一步开拓图书出版市场、开发地方网络出版,赋能数字经济,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市新闻出版业态,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