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党建+社会救助”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东营网讯 “我和孩子能享受到低保,多亏了我们村书记和村党支部,让我及时知道了救助政策,帮助我进行了办理。”河口区义和镇大山村村民李书祯如是说道。河口区实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建立起困难群众包靠帮扶机制,引导村(社区)“两委”成员、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农村后备干部、民政协理员包靠帮扶困难群众。通过定期上门走访探视、宣传政策、解难帮困等形式,主动开展零距离、多元化、全覆盖、立体式帮扶服务,为全区困难群众建立起常态化包靠帮扶机制。

  针对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群众对救助政策不够熟悉,程序不够了解,救助发现不够及时、救助帮扶不够精准、各方面协调不够充分等问题,河口区积极探索实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促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救助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基层救助面对面服务群众机制,打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夯实基层救助服务根基,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品质。

  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与社会救助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和鲜活的方法,抓好“党建+网格覆盖”“党建+联系服务”“党建+教育培训”“党建+社会监督”四项融合制度,实现高效救助。抓好“党建+网格覆盖”,以党建网格为依托,织密织牢基层救助服务网,把全区100个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站(点)、364个网格阵地建设成为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的最前沿,实现社会救助工作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庭户长“四长联动”常态化走访巡防制度,以党员为主体,选聘180名网格长、1216名“红色楼栋长”、5569名单元长,全面覆盖全区24个城市社区、75个居民小区,充分发挥“四长”熟人优势,常态化开展救助底数摸排、线索收集、政策宣传、矛盾化解和跟踪反馈。抓好“党建+联系服务”,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居)组织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常态化走访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等,动态掌握重点群体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抓好“党建+教育培训”,统筹村(居)党组织书记轮训等党建培训,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学习培训,为全区71个行政村每村培养至少两名“明白人”,做到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响应救助诉求。同时,通过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积极对党员、志愿者开展赋能培训,使其在日常走访中,能够进行救助线索摸排、救助政策宣讲,夯实救助工作根基。抓好“党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好社会救助公开工作,定期对本村(居)社会救助的对象、内容、形式、时限和要求等进行统一“晾晒”,防止错保、漏保等现象的发生。

  (李传山)

责任编辑:李红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