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春天,东营传统制造业的车间里、生产线上,正加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市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依托多年积累形成的传统制造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聚焦“结构优化”“数字转型”“节能降碳”靶向发力,有效推动“东营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焕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3月,东营入选山东省2023年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推荐名单,成为省内唯一连续两年获评“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的地市。
实施“三项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产业高端化焕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东营因油而生,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摆脱成长制约,突破自身“增长极限”?
从我市的举措里,可以找到答案:注重顶层设计,系统研究部署,大力实施“三项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产业高端化焕新。
透过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实验室的玻璃窗,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各种化学反应现象,仔细核对着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在这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首创“以院带园”模式,配套建设稀土催化产业园,形成从稀土催化技术研发、基础材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及应用、战略性资源循环利用的稀土催化产业链闭环。
在垦利区山东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智能化立体仓库50多万个智能托位,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实现轮胎自动智能入库、存库、出库,大大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存储能力和上架、出库效率,同时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这背后是我市实施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创新“一产业一平台”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占比达82%。高标准推进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我市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攻关行动,深化重点研发项目“揭榜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鼓励创新平台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实施73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个,国内领先水平32个,国内先进水平8个。威飞海洋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突破了水下油气能源开发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水下生产系统用于浅海开发的全球首创。
累计培育东营区石油钻采装备产业集群、东营港烯烃材料产业集群等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等13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成绩,印证了我市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的努力。我市发挥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协作配套潜力大的优势,推动全市8大标志性产业链全部建立“链长制”,着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打造“三种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产业智能化焕新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东营区化工产业园、广饶化工产业园相继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名录”,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入选全省第一批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
贵研催化剂(东营)有限公司建设的600万升/年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单系列生产线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柴油车产品生产线,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综合检测效率提升25%以上。
国家级“双跨”平台——“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等企业1100余家,连接工业设备189万台,推动企业互联互通、高效协同。
……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要把握产业机遇,更要踏准节奏,常怀远虑。为推动传统制造产业智能化焕新,我市努力打造“三种模式”,通过“破旧立新”,让传统产业“有中生新”,释放发展新活力。
——打造“石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模式。着眼石化产业由基础炼化向高端化工转型升级,在全市规上石油化工企业全面开展智能化诊断,倒逼企业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快“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速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运行、危化品车辆轨迹、“三废”处理设施等实时监测预警,提升园区安全、环保、应急数字化水平。
——打造“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模式。对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优势制造产业,实行“一业一策”,引导推动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升级,打通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服务等全流程数据价值链。支持优势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达到256个。
——积极打造“传统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触网,积极培育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分级分类对标培优工业互联网平台。2023年,我市69家企业入库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在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二楼展厅,工作人员按下AI工业视觉识别模拟产线的“启动”键,一个个机械手臂迅速挥舞起来,对模拟展示的蜂窝陶瓷样品拿起、AI识别、智能分拣……产品缺陷检测快速、高效、精准。以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代表,我市还大力发展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加快培育新文创、新零售、新金融等新业态,超前布局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争取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推进“三项举措”,推动传统制造产业绿色化焕新
制造业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要看生产线。走进我市一个个工厂车间,感受企业“向新而行”的努力。车间的变化里,不仅有传统制造业迎难而上的韧性,也有我市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主动积极作为。
乘势而上,如何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厚植营养土壤、推动制造业企业做强做优、为东营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我市推进化工企业评级评价,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推动低效落后产能退出,鼓励高耗能行业整合转移、转型发展,加快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集聚。退出326万吨淘汰类炼油产能,压减235.65万条(标准胎)斜交胎产能,推动3家企业的660万吨炼油产能参与整合,谋划总投资124.87亿元的14个转型升级项目。2023年,全市8家石化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数量居全省首位。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应只关注眼前,更要把目光投向明天,投向远方。
我市推进环保节能节水技改,聚焦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实施总投资140.8亿元的环保节能节水技改项目105个,加快节能降耗步伐。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威联化学250万吨/年PTA项目通过超低压蒸汽回收、尾气催化氧化等措施,实现单位产品能耗比国标先进值低65%,处于全国行业标杆水平。
与此同时,我市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出台《东营市绿色工厂认定管理办法》《东营市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办法》,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绿色设计产品4种、省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金宇轮胎成为全省橡胶轮胎领域唯一一家工信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
生产线上的变化,不仅是当下我市制造业努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生动写照,更折射了我市制造业爬坡过坎、应对风险挑战不变的底气和信心。
面对高质量发展这道时代考题,我市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蹄疾步稳、戮力前行。
(记者 郑代玉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