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 陈必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全力打造“三个升级版”,强力推进“五项工作举措”,创新实干、事争一流,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聚焦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要求,践行“国之大者”成果丰硕。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落地落实的新成效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聚力服务保障生态安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修复湿地14.4万亩,退出确权海域、盐田、养殖坑塘42.4万亩,互花米草分布区地表植株基本实现动态清零,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议在东营召开;在全省率先制定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工作方案、率先开展区域水权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改革;圆满完成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山东生态文明学院影响力逐步扩大;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四长”联动护河机制成效明显,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速。聚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4万亩,争取抗旱用水指标1.5亿立方米,制定发布全国首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方标准,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15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系进入国家、省区域试验,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扎实开展。聚力服务保障能源安全,胜利油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中海油亿吨级垦利油田群全面投产;全省单体容量最大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全省首个绿电制氢项目——胜利石化总厂光伏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聚力做好安居富民工作,完成32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262套,4个“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1.7万户房屋确权颁证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

(二)聚焦经济运行,主要指标走在前列。面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认真落实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季度企业家恳谈两项机制,精准分析研判,靶向解决难题,顶住了多重压力,克服了叠加困难,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快速回升向好,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初步统计,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市县成立工业运行指挥部,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等活动,“点对点”联系帮扶1013家企业和137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11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面落实上级政策清单,出台促进房地产26条、消费11条、文旅11条等政策,开展“惠享东营消费年”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6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65亿元、45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8%。

(三)聚焦链条经济,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突出8大产业20个产业链,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获评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传统产业转型扎实推进,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2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88个,利华益ABS树脂、胜华新能源电解液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化工产业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兴产业加快扩量步伐,中船海装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刷新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风轮直径纪录,中国中车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电解液溶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新能源汽车刹车片国内市场占有率约50%,新材料产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5.9%,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成效显著,海克斯康在我市建成国内第3家赋智中心,胜软“云帆”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翻倍增长。服务业稳步发展,实施杨庙黄河里度假区、鲁商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举办黄河口国际观鸟季等特色旅游活动,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增长超过50%,东营港现代海洋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产业集群、黄河入海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到24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1家,黄河口大闸蟹、滩羊等产业加快提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8个,成功创建“中国对虾之都”。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质量强市建设强力推进,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6家,首届中国化学会“利华益”化学创新奖发布,建筑业实现特级资质零的突破,2家企业分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瞪羚”企业3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8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幅度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启动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才金政40条”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入选12人、数量再次翻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96人、大学生3.1万人,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四)聚焦改革开放,动力活力加速释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重点改革任务215项。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持续深化,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中心体系全面建成。“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更多事项实现“视频办”、“一码办”。全面推进新一轮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攻坚,顺利完成国资布局优化、“事转企”改制等重点任务。海科新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3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完成扩区调区。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年内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035亩、闲置土地2266亩。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提质增效、沉睡资源盘活、“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三大行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新增210家,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重点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原油、燃料油进口量居全省首位,东营港口岸新增对外开放泊位11个,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494亿元。组织举办跨国公司“走进黄河口”恳谈会、创新发展合作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签约金额突破26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7.9亿美元。成功举办黄河口国际友城对话交流会,与境外3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关系,国际青少年“黄河文化”交流营开营。

(五)聚焦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围绕打造特色生态城市“升级版”,持续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东营区东辛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6个项目评为全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南一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建改造泮水公园等公园游园15处,贯通城市绿道80公里,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完成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四星级智慧城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城市运管服平台建成投用,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持续改善村容村貌,3个片区入选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着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津潍高铁率先实现市域全线开工,东青高速改扩建、东津黄河大桥建设顺利推进,东营港区10万吨级内航道北支、4个10万吨级液体泊位建成投用,小清河复航率先完成满载通航试验,胜利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持续推进油地产业、城建、科技、人才等全方位、高水平融合,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加快构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特色办学实现新突破,获批建设“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黄三角农高区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壮大、乡村振兴“四大核心工程”,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六)聚焦守住底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坚持每月分领域研究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规范提升年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危化品、燃气、仓储物流等专项整治,严控重点作业环节安全风险,明确海上生产等行业领域监管职责,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交通安全协同监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扎实推进。持续强化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巩固提升。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信访积案化解质效居全省前列,重大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制毒物品违法犯罪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和“优秀创新经验”。

(七)聚焦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深化“急难”专项救助,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实现“十九连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增学位2.5万个,4.6万名小学适龄儿童平稳有序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午餐问题基本解决,中小学教室护眼灯实现全覆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联体+医共体”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院一期工程建成投用,120呼救实现全网卫星定位。调整优化医保报销政策,进一步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市养老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幸福养老“十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城乡助老食堂达到309处。完善优化生育政策,新增普惠托位1258个。发布“东营慈善榜”和“十大慈善项目”,市级慈善专项基金发展到10个。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黄河文化论坛,纪录片《大河之洲》荣获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电影《铁门关》荣获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戏曲电影”奖。市体校新校建成启用,第十二届市运会、马拉松赛、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成功举办。黄河流域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征兵工作、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效显著。档案史志、人民防空、工青妇、残疾人、公积金、融媒体、文物、仲裁等事业实现新进步,民族宗教、驻外联络、机关事务、对口支援、统计、对台、侨务、打私等工作得到新加强,中央、省驻东营单位作出新贡献。

(八)聚焦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有力提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府院、府检联动不断强化,普法宣传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加快推进,12345热线工作成效显著。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提案358件。市政府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口联系逐步常态化机制化。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全市上下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尤为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所有为东营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挑战。主要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公共服务有待提升;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本质安全水平还需提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直面挑战,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山东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发展利好因素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创新实干、事争一流,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市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全市上下拼搏进取、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只要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谱写东营事业发展新篇章。

做好2024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聚焦“六个争一流、走在前”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高”“两个高于”,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打造东营样板,努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力提速打造“三个升级版”,更大力度推进“五项工作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有效需求,加力稳定经济增长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20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3个,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比67.5%,新开工项目数量占比57.7%。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谋划招引一批标杆企业、引擎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00个以上,促进实际使用外资固稳提质。健全项目推进全过程服务体系,落实好“挂图作战+领导包靠”、重点项目会商等机制,促进项目早落地、快见效。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机遇,针对性谋划一批项目,着力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消费一头连着民生大事,一头系着经济大局。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推进城市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化快递等基层商贸流通服务,让城乡群众共享品质消费。

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创造财富,企业家引领发展。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全年新增市场经营主体4万户以上、规上(限上)企业450户以上,构建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0家左右。深化“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活动,落实市领导常态化沟通联系企业机制,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创造条件支持广大企业家大胆创新、放心创业。

(二)加快转型升级,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全力推进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做好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振华石化丙烷脱氢、维远化学环氧丙烷等重大项目,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突破。推进实施金宇全钢子午胎、大业新材料精密线材、中金岭南有色金属产业链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快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石油装备、造纸等传统产业固本升级。加快实施金雷重装海上风电核心部件制造、双瑞海上风电叶片制造等重点项目,聚力建设全国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聚焦“新三样”,推进实施彩客锂电池电极材料、福建巨电锂离子电池、锦程新能源专用汽车产业园、一汽华东汽车试验场等项目,加快构建锂电基础材料、智能网联等4个百亿级产业链。推进实施富海聚酯包装材料、新发药业高端原料药等重点项目,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集群效应。深化与中国商飞合作,实施“四大基地”建设,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围绕CCUS、氢能、新型储能、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攻坚突破数字经济。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速“智改数转”,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30个以上。深入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0个。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扩量,提质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建设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开展“工赋东营”行动,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云帆”作用,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家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个以上。积极布局5G、算力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等新基建,实施“双千兆”网络提升工程,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

补齐服务业短板。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城市能级提升和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支撑作用,深入实施服务业补短提升十大行动,力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集中突破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落地,改造提升现有景区,积极策划高层次文旅活动,开发一批引爆力强、拉动性强的文旅产品,全年旅游收入增长超过10%;积极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访客中心、主题式特色酒店等旅游设施规划建设,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黄河口之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认真落实支持银行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力争全年新增贷款4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推动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鲁北铁路物流园、黄三角铁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三)加强“三农”工作,加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农业更强上下功夫。聚焦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加快黄河口大闸蟹、滩羊、对虾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畜禽、渔业、蔬菜、水果等产业设施提档、品质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2万亩以上,盐碱地马铃薯推广种植6000亩以上。持续深化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打造2个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良种繁育基地达到8万亩以上。加快推进广北水库建设、王庄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着力构建现代水网。

在农村更美上出实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年内完成3个省级示范区、5个市级示范片区创建任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80公里、提升改造旅游公路50公里。积极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设计和风貌管控引导。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农民更富上见实效。农民富才能乡村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共富乡村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镇、村开展共富公司试点,通过提供就业岗位、签订种养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形式,将农民增收嵌入农业农村发展链条。深挖“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品牌价值潜力,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让广大农民从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路。

(四)强化科教兴市,加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打牢创新基石。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特色、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推动学校建设、教育办学取得新突破。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双高”建设和升本发展,支持市技师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结合主导产业建设特色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统筹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高能级平台提质,加强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运营,研发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00家以上,新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00件以上。突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支持广饶县国家创新型县建设。

打造人才高地。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开展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加快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优化提升“人才金政40条”,实施顶尖领军人才领航、产业人才支撑等人才计划,发挥黄河三角洲人才发展集团作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20人、大学生3万人以上。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人才发展友好型城市,完善住房、子女教育等精准服务体系,打造求贤若渴浓厚氛围。

(五)坚持生态优先,加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深度“减污”。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好碧水保卫战,巩固提升“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成效,确保市控以上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地块管控治理,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闭环管理,高标准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

推进科学“降碳”。认真落实碳达峰工作方案,落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重点任务,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加快发展零碳制造和绿电制造产业。实施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辉阳渔光互补等重点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400万千瓦。积极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高质量完成省级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后续工作,高标准打造黄河三角洲数智碳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推进城乡“扩绿”。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深入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完成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工作。做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审工作。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持续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新造和修复提升林地9000亩左右。开展道路两侧林带、景观绿化带补绿补栽,保持“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绿化景观。

(六)深化改革开放,加力增强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做强主业,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精准科学组织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扎实推进“四水四定”工作方案落实,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分类制定市场开拓计划,举办推介活动;支持骨干企业建设海外仓,发展“前展后仓”。着力抓好进口,积极扩大原油、燃料油以及先进技术、重要设备等产品进口。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力争新增有进出口业绩企业150家。推动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竞相发展,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东营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高标准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第三届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国际平台上传递东营声音、展示东营形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优化企业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提升“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服务效能。全面推广使用“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全面规范入企检查、入企调研。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坚持举一反三,以办结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机制,以“亲清指数”提升“发展指数”。

(七)加强城市带动,加力区域协同发展

建好管好特色生态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完善市“三级三类”规划体系,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打造特色生态城市“升级版”。推进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建设改造太行山路等城市道路,打通8条城市断头路。扎实推进金湖银河片区等城市片区综合更新改造,加快推进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119.9万平方米城区既有建筑、1.1万户农房保温节能改造。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公园游园。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小城镇创新提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仙河镇规划建设,打造高品质临港配套基地。

加快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区域发展的先导支撑。加速推进津潍高铁东营段建设,开工建设东营高铁站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及配套工程。东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建设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G220东深线改建(南外环)、黄大铁路西郊货场专用线。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泊位、10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用,25万吨级单点系泊码头完成主体。优化航线、加密航班,继续提升胜利机场通达性。加快推进海口站500千伏间隔扩建等重大电网工程,服务新能源并网290万千瓦。

打造区域发展特色板块。支持胜利油田、渤海油田勘探开发,推进中石化东营320万方原油商储库建设,加快胜利油田“三院”集聚发展、胜利石化总厂转型发展,推动构建新型油地关系取得新突破。高标准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示范推广盐碱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标准,推动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引导支持各县区发挥优势、争先进位,支持利津县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高标准做好对口支援新疆疏勒和协作帮扶重庆酉阳工作。

(八)顺应群众期待,加力增进民生福祉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实施“社区微业”行动,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积极服务保障企业用工,动态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织密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制度,扎实推进职业伤害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社保体系。鼓励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用好慈善“救急难”专项基金,精准做好社会救助和常态化帮扶。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试点。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作一批精品文艺作品。加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重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加快建设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区、海北考古遗址公园。深入挖掘孙子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谋划推进东营博物馆建设。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常态长效。办好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黄河口马拉松等重大赛事,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推进健康东营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做深做实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好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能力提升、市中医院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新增普惠托位1800个,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全域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突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大家庭养老床位,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引导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居家延伸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发挥特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1)开展就业创业扩容提质行动。(2)提升托育服务能力。(3)实施“校园天眼”工程。(4)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5)免费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6)完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7)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推进城乡既有建筑保温节能改造。(9)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10)加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救助。(11)建设计生特殊家庭“暖心家园”。(12)改造居住区供配电设施。(13)加强城区蚊虫防治。(14)提升市民运动健身服务能力。(15)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政绩。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厚实民生成色、加热民生温度,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加强平安建设,加力筑牢安全防线

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一企一策”推进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控,持续优化城投公司债务结构。防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毫不松懈抓牢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安全生产深化落实年行动,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压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提升企业自我安全管理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应急避难、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建强专业救援队伍,提升极端天气、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加强专属网格工作委员会、社区自组织联合会、村级法治委员会建设,打造“黄河口卫士”群防群治品牌,深化“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化12345热线服务。全面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优化“平安东营指数”建设应用。积极协助联保部队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军队移交资产遗留问题。做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忠诚为政。始终扛牢政府系统党的建设重大责任,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要求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牢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做好立法和普法工作,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府院、府检联动。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统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务实勤政。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发扬斗争精神、专业精神、实干精神、团结精神,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践行根本宗旨,大兴调研之风,实打实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发扬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敢于挺膺负责,敢于较真碰硬,在遇到矛盾困难挑战不回避、不退让的过程中干成事业、锤炼作风。

坚持廉洁从政。始终牢记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强化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坚持把更多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基层“三保”上,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得更稳、更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各位代表!新时代号角催人奋进,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人民之托,勇扛发展之责,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