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发展品牌农业 富了一方百姓

爱东营讯 近日,在利津县盐窝镇王屋村香菇产业园,新一茬香菇正进入采摘期。村民李凤荣在产业园里忙着翻腾菌棒、采摘香菇、分拣装箱,忙得热火朝天。李凤荣说:“以前咱老百姓到了冬天都休息,村里建起大棚后,富余劳力都来这里干活,我一天能采六七百斤,按三毛钱一斤,一天就能收入一百多元。”

王屋村土地盐碱程度高、发展产业局限性较大。从2020年开始,村里经过多方调研对比,开始发展温室大棚香菇种植。随着王屋村香菇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香菇产业真正在王屋村落了地,带富效应也越来越强。王屋村党支部书记李西祥告诉记者:“每个大棚种植香菇菌棒一万个,每年产菇量在两万斤左右,每个大棚的收入在两万元左右,8个大棚大概16万元,为我们村集体增收8万元。”

近年来,利津县着力做好提品质、创品牌、延链条文章,加快打造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黄河口农产品“金字招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紧紧围绕发展黄河口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积极做好品牌传播推广和品牌展销营销,重点培育扶持“黄河口滩羊”“一品益津”“一大早”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目前共获批“一大早”等国家驰名商标4件,“黄河口”棉花良种等省级名牌产品7件,“鹤宝”等省级著名商标5件,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

同时,利津县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行动,着力抓好黄河口滩羊、临合蜜甜瓜、金河滩大米、东堤番茄、圣水园香菇等基地建设,建成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处。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行动,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升。目前,全县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9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达7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410家,县级以上示范农场88家。

(记者 张佳松 通讯员 崔立学)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