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2023年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主线,深化数字赋能,制定出台了数字经济攻坚突破14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7条、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18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我市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成效显著,海克斯康在我市建成国内第三家赋智中心,胜软“云帆”获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为我市数字经济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我市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目标,深入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提质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骨干企业,积极布局5G、算力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夯实基础 做大做强
朱春光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项目为王的理念,对下步全市经济发展作了统筹安排,并建议积极开展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前沿性研究,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2023年,围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我市出台了全市“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实施意见,印发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工作方案。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鼓励胜软科技、广域科技、汉威石油等油气行业骨干软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22个,累计培育62个,累计数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达到3个。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培育的胜华新材、海科新源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国瓷材料成为全球最大的MLCC用电子陶瓷材料生产企业,合盛铜业的高性能锂电铜箔、国瓷材料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成功入选2023年“山东制造·齐鲁精品”。聚焦产业精准招引,2023年新签约数字经济项目39个、签约金额142.5亿元。
靶向发力 加快转型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提高企业发展竞争力,着手建设智能工厂,打造了8条全自动生产线,对蜂窝陶瓷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提升,短短几年,成长为中国高端陶瓷材料行业的先驱。
国瓷材料崛起的背后,是企业的主动作为和政府的精准引育。为打造标杆示范,我市制定出台了东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培育推广实施方案,认定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30个、市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5个。依托集群优势打造的风能原动设备产业大脑和石油装备产业大脑入选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定期调度88个产业“智改数转”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71.2亿元。
以“数”为媒 融合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工赋东营”行动,徐亚飞代表听后倍感振奋、信心满满。他表示,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聚焦能源、化工、特色产业三大板块,着力打造“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工业智能、加生态管理、加安全生产、加产业大数据等七大核心能力,从服务企业到服务产业,全流程、全产业赋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持续稳定的科技支撑。
2023年,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市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培育库,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分级分类对标培优。目前,“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双跨”平台,实现了全市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零突破。
因时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奋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走深走实,让数字经济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记者 张佳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