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读|风光无限 绿能澎湃

爱东营讯 黄河尾闾,渤海之滨。

463.5公里海岸线,1019平方公里盐碱滩涂地,6000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7.6米/秒,太阳能水平面总辐射量在5000至5200兆焦每平方米,年均利用小时数达1400小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赋予东营发展新能源的新动能。

行走在东营大地,一座座“大风车”矗立在海上,巨大的叶片迎风旋转,蔚为壮观;乡村田野、厂房屋顶一排排太阳能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风和光在这里被转化为清洁电能,通过电网输送到企业工厂、千家万户。

新能源建设加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垦利区农高区老十五村盐碱滩涂地上,深蓝色光伏板下,鱼虾正在翻腾跳跃。这个“渔光互补”项目,就是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于去年7月实现并网发电。

距离东营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迎风旋转。2022年,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在这里发出。

去年11月,山东能源集团东营“双千万 双园区”新能源基地160万千瓦海上风电+200MWh储能项目启动仪式举行,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90万千瓦、B1场址续建10万千瓦、E场址60万千瓦)项目、东营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及新能源智慧运营数据中心项目现场启动。

签约奠基、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一个个新能源及其配套产业项目落地开花,东营的新能源产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动力。

随着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风电、太阳能等逐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产业升级竞争高地和发展新增长点。抢抓战略先机,立足特色优势,东营在高质量发展中竞逐新赛道,新能源发展风生水起。去年上半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用电来源。截至去年11月底,光伏发电装机335.39万千瓦,占可再生能源装机的57%;光伏发电37.36亿千瓦时,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4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科学“降碳”,加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认真落实碳达峰工作方案,落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重点任务,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辉阳渔光互补等重点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400万千瓦。

黄秀芹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降碳”的目标表示:“这预示着东营数字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河口区先行先试投资建设了黄河三角洲数字碳谷平台并进行了全方位碳服务探索,建议市委、市政府支持河口区将黄河三角洲数字碳谷作为市级双碳运营平台,充分挖掘全市双碳资源的价值和潜力。”

新型储能技术助力,解决“风光”发电痛点

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大,清洁电力供应稳步增加,为推动东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快速增长,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一些难点和痛点,高比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等短板,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风险。

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作为新能源的“稳定器”,储能不仅关系着能源安全,也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的核心。当前,在新能源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引导下,东营积极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

走进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可视化大屏上,三条曲线在不断变化着。它们分别代表火电机组运行负荷、光伏电站负荷、电力现货交易价格。煤电跟着绿电“调”、负荷随着电价“柔”,多购买低价电、多用谷电,最大程度削峰填谷,胜利油田自主研发建成的国内首个油气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实现多能平衡互济、源荷高效匹配、新能源友好消纳,从能源消费向能源调节转型,保障了油田生产安全经济、绿色低碳。

储能技术在“风光”新能源发电应用中不可或缺。目前,全市新型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正为东营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焦“新三样”,推进实施彩客锂电池电极材料、福建巨电锂离子电池、锦程新能源专用汽车产业园、一汽华东汽车试验场等项目,加快构建锂电基础材料、智能网联等4个百亿级产业链。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卢燕委员表示,将聚焦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探索油田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战略牵引,努力为推动东营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能源+”,“链”就产业好前景

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的中船海装年产12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装备总装基地生产车间,工人们正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我们自主研制的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创造了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新纪录。”中船海装山东公司总经理蔡梅园说。

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贯通了上下游的诸多产业链条,也涌现出新的赛道。我市聚焦产业需求,纷纷谋划风电装备制造、光伏产业产品等生产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金雷重装海上风电核心部件制造、双瑞海上风电叶片制造等重点项目,聚力建设全国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凭海临风的东营加速布局海上风电产业,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吸引签约落地项目28个,从纤维、树脂到叶片、桩基,再到风电主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基本构建起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产业链条日益完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特征凸显,未来几年,这里将迎来海上风电项目的集中投产期,同时带动形成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盖蓓委员对此深有感触:“我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扎实,建议完善现有的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形成上下游配套、市场贯通的产业聚集区。”

积极应用新技术,主动发展新业态,努力布局新能源赛道,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东营的新能源发展版图正在不断扩大。高高矗立的风电机组以及熠熠生辉的太阳能板,承载着东营对转型升级的渴盼,也将撑起东营新能源发展的未来。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