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成为市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推进盐碱地种业创新,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种子虽小千斤重,盐碱地里作文章。”徐化凌委员建议,政府要加大盐碱地种业创新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创新平台研发能力建设,重点支持育种试验室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加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生物育种技术开发、优异基因挖掘利用等研发能力建设,努力抢占生物育种技术及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市渔业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基础较好,渔业企业和渔民对新品种、新技术需求迫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让我市渔业发展闯出新路子?这就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现代渔业科技水平。吕宝花委员建议,渔业企业要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建立“创新团队+基层渔技推广体系+高素质渔民培训”的新型渔业科技服务模式,发展智慧渔业;做大做强现代渔业种业,提升水产品加工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休闲渔业,加强渔业品牌建设,打造“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金字招牌。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科学“降碳”进行了明确部署,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如何实现科学“降碳”?蒋子鑫委员建议,企业要瞄准科技创新这个“突破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全力打造一流创新平台,以更大力度强化研发和人才引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主动迎接产业变革、绿色转型,立足各种能量“吃干榨尽”、各类元素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创造价值,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链,构建起多元互补、洁净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让“能源粮仓”更加殷实。加快攻坚绿色低碳技术和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聚力攻坚高质量能源供给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