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文化融合 拓宽群众致富路 陈官镇依托乡村振兴赋能中心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爱东营讯 1月10日,在广饶县陈官镇浩信服装公司制衣共富工坊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把裁剪好的布一片片组合缝纫,缝制好的衣服经过整烫、修理线头、成品检验等程序,最终整齐地挂在成品车间内。

据了解,针对“分散力量难统筹、社会资本难进入、各村资源难整合”等问题,2023年,陈官镇建设乡村振兴赋能中心,统筹推动产业发展、文化“两创”、组织振兴,为加快乡村振兴赋能助力。而打造共富工坊项目,是该镇乡村振兴赋能中心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作出的积极探索。

去年以来,陈官镇组织李斗、董斗、卧佛3个村联合投资17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站,统筹张家、陈官、孟庄等6个村集中流转土地6000亩打造盐碱地高效示范田,推动浩信公司在4个社区分别设立制衣共富工坊;同时,统筹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合作社13家,提升发展黄家番茄、高斗火龙果、董庄贝贝南瓜、北户生态牛肉等特色农品,全面加快产业振兴步伐。

陈官镇扎实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试点示范,把“三农”人才组织好、培训好、服务好,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去年以来,选取张家、坡南、高斗、北户作为4个社区中心村,推动周边村庄基础设施联建、为民资源共享、强村弱村共富,切实解决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问题。同时,实施“新农匠”农村青年人才开发、“人才+电商直播”等专项行动,开展农技、电商直播等培训20余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32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赋能中心还积极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振兴纵深发展。去年以来,通过赋能中心统筹,对国家级非遗——短穗花鼓、省级非遗——孙斗跑驴、市级非遗——葫芦雕刻、县级非遗——标本制作等非遗资源,先后组织“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36场次,在新华网等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2篇;对北户蒲编、高斗葫芦雕刻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民间技艺和文创产品,扶持生产、加快开发,实现销售收入13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文化传承和繁荣发展。

  (记者 庄洪鑫 通讯员 李坤坤 孙玉森)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