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新户镇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海洋蓝色经济 用好这片海 蓄力新动能

爱东营讯 寒冬时节,渤海湾边,结束了一年海上渔业捕捞的河口区新户镇新立村村民赵金华在“盘点”一年来的收入,“从开春到现在,我算了一下账,我们村的渔船收入基本在10万元左右,好点的20来万元不成问题。”说话间,脸上笑意盈盈。

新户镇地处渤海湾近海,素有“百鱼之乡”美称,35万亩的潮间带滩涂和20万亩浅海,是对虾、梭子蟹、文蛤等50多种水生动物的栖息生长地。近年来,新户镇紧紧抢抓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地域特色,突出生态环保,积极整合资源,深入探索“海洋+”模式,在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加大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以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海洋经济蓝色新动能,打造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海洋+科技”,产业链上聚优势。新户镇加快推进传统渔业转型、海洋种业创新和渔业养殖全链条发展,打造智慧渔业示范基地。辖区的华春渔业公司与鲁东大学“联动”,共同研究海参抗高温苗种选育、海参中间培育、海参养殖模式、海参越冬苗种培育等现代渔业技术,随着耐高温、生长快、高抗逆海参新品种“华春1号”研发成功,华春公司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鑫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海水多次元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各产业模块间的产业互补和循环利用,公司开建温棚养殖产业园区,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打造了高标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高端现代渔业园区,实现自动投喂、自动排水、自动给水、自动渔获、自动监测及病害预警、大数据分析和设备物联。随着一批科技型新项目地实施,新户镇将有机串联海、盐、渔、游等特色资源,构建“科研+繁育+生产+加工+冷藏+品牌+旅游”的现代渔业全产业链样板示范区。

“海洋+风电”,产业链上增效益。新户镇发挥沿海资源优势,探索“海上风电+光伏+渔业”能源发展新模式,打造蓝碳经济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华瑞丰、国家新能源、华能、曙光等众多国内风电巨头相继落户新户镇,装机容量549.5兆瓦,日均发电量达333.75万千瓦时。同时,新户镇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已列入省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规划装机容量435万千瓦总占地约8.2万亩,自2022年至2025年分期建设完成,年发电量测算63亿度,可实现产值24.9亿元。

“海洋+生态”,产业链上好风光。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新户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渔盐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出“一轴两区贯通、五大组团联动”的海洋文旅格局,计划举办首届海洋文化节,高起点规划建设“红滩湿地”景区,配套红滩湿地、观海长廊、游船码头、赶海拾贝、海盐洗浴等项目,打造“滨海湿地公园”。同时,加快“万亩盐田”旅游资源开发,探索盐田观光体验、盐养生保健、盐业科普等“盐业+旅游”的发展新路。此外,依托辖区海参养殖资源,规划实施万亩海参旅游景区,建设海参产学研基地,打造集养殖观光、捕捞体验、海参加工、海参美食于一体的特色渔业旅游观光区,全力建设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海洋城镇。

“海洋+人才”,产业链上蓄动能。新户镇把各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引导他们依托沿海优势,借助海洋新技术,主动作为,研发、开拓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储备新技术。在努力打造精品渔业的同时,不断探索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渔业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流动与融合,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