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年来,广饶县大码头镇紧紧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打好“理论宣讲、文化惠民、文物保护”三色牌,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培育文明新风,焕发乡村新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打好“理论宣讲”牌,奏响乡村文化最强曲。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场所,在群众闲暇时间,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先进典型等,围绕红色故事、人居环境、美德信用、移风易俗以及惠民政策等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家常”的方式,开展接地气、常态化理论宣讲,让群众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新思想、了解新形势、学习新内容。
打好“文化惠民”牌,绘就乡村文化新画卷。组织开展“进千村乐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饶之夏”大码头专场、消夏晚会、节庆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每村成立3支以上文艺队伍,文化志愿者1600余名;成立大码头镇乡村文化振兴艺术团、镇老年大学曲艺爱好者协会、大码头镇民俗文化空竹队、大码头镇太极拳队、红色文化报告团、新时代文明艺术团、广饶县农民书画协会大码头镇分会、央上舞龙队等民间艺术队伍。今年以来,全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80余场次;加大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力度,深入开展“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累计开展培训30余场,培训200余人次。
打好“文物保护”牌,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充分利用镇域文化、非遗资源,加强对红色遗迹的开发、保护利用,用以“红色+非遗”“红色+生态”“红色+产业”等发展模式,大力弘扬黄河流域红色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发和利用。“大码头镇吴氏虎头鸡制作技艺”“宫扇绘制”、“西刘桥烧烫伤疗法”等成功申报广饶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码头苇编产业项目入选“山东手造 优选100”、“大码头苇编”非遗工坊入选广饶县第一批非遗工坊名录,连续三年参加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山东省文博会、深圳文博会、大码头苇编传统文化走向海外推介会;“大码头镇吴氏虎头鸡”参加首届“新时代 新鲁菜”创新大赛,获得投票第一名,并荣获“中华老字号”“地方特色美食”“中国绿色健康食品”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大码头镇将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在全镇发挥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向善的教育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障乡村文化振兴“十保”“十送”落地落实。在全镇营造颂乡贤之德、赞村民互助的浓厚氛围,汇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强大力量,倡树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记者 延智 通讯员 丰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