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市召开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1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邢金书,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召华,市危化品安全监管服务中心主任郭爱国,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长李秀美,市化工专项行动专班园区和产业政策组组长马忠磊,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邢金书

  2023年,我省发生了鲁西化工双氧水装置“5.1”重大事故,为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全省部署启动为期2年的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国务院安委办对全省各地市开展为期1年的督导帮扶。我市是化工大市,危险化学品大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点多、面广、量大,风险基数大、固有风险高,抓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深化实施八大工程,以建立“五张清单”为抓手,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一项一项抓整治,一项一项抓提升,扎实推进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目前,国家、省层面刊发我市经验做法33次(国家9次,省24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深化实施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程。聚焦重大安全风险,精准施策,精准治理。一是对全市涉及苯乙烯、丁二烯、有机硅、液氯生产等24家高危细分领域企业开展深度诊断,整改消除问题隐患1289项。组织制定环氧乙烷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拟作为全省标准推广实施。二是组织对全市34处中小油气储存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发现16处较高安全风险企业问题隐患全部“清零销号”,完成风险降级。三是全面排查全市85家企业的127处液化烃储罐区,建立“一罐区一档”,评估确定较高风险储罐区21处,实施重点关注。

  (二)深化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程。以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为抓手,深挖细查,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一是深化重大危险源“消地协作”督导检查机制,对25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1106处重大危险源完成了两轮的“全覆盖”检查,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数较往年提升了15%。二是新排查5家企业7套老旧装置,确定较高风险装置2套,一般风险装置5套,全部制定了“一装置一策”整改提升方案,整改消除带“病”运行问题112项。三是抓好中化协诊断检查成果转化,梳理编制《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图册》及《危化品企业关键设施风险管控指导手册》2本案头书,提升企业发现问题隐患的能力水平。

  (三)深化实施化工产业安全发展格局重塑工程。严格源头准入减少增量,分类治理优化存量。一方面,强化《东营市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刚性约束,严格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项目,从严审批涉及一二类急性毒性气体的和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高风险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实施“五个一批”分类治理,先后关闭退出企业24家,停产整顿企业2家,推动搬迁入园企业15家,整改提升企业14家,发展壮大企业8家,化工企业集约集聚发展效应更加明显。

  (四)深化实施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工程。坚持系统治理,示范突破,持续提升化工园区整体性风险防控水平。一是引导化工园区持续开展“十有两禁”整治提升,4处化工园区治理提升均已通过省现场复核验收,降为D级较低安全风险,提前完成年度园区风险降级任务。二是编发《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导则》,从企业管理、人员(第三方)管理、公共区域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8个方面,确定25个基本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要求,指导园区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三是扎实推动东营港化工园区重大风险防控项目建设,用好1500万中央补助资金,指导园区优化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强化泄漏监测设备配备,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预防体系,建成全国首家“5G+”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五)深化实施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改造工程。聚焦“两个根本”,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自动化改造方面,全市26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完成了一轮操作单元自动化升级,其中3家硝化企业完成微通道、管式反应器改造并通过省级现场验收,全市75家精细化工企业完成了“四个清零”。全省5类重点工艺“三化”改造现场会中,过氧化、氯化2类危险工艺“三化”改造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形成了示范。信息化建设方面,指导企业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开展线上隐患排查,系统运行优良率从13%提升至95%以上。建设特殊作业信息化审批系统,特殊作业实现了在线审批备案。指导319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划分高危场所2326处,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文件400余份,利用人员自动定位、电子围栏技术,严密防范人员聚集风险。

  (六)深化实施化工安全智慧赋能工程。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两大示范工程,科技赋能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一是打造“智慧库区”示范工程。以神驰仓储为试点,研究打造了以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为基础,以视频监控、紧急切断、气体检测、雷电预警4大系统为支撑,以人员定位、智能巡检、气云成像泄漏检测等N种功能为辅助的“1+4+N”智慧库区,在我市大型油气储存基地中广泛应用。二是打造“1+3+16”智能监测预警示范工程。建设1个市级危险化学品智能监测预警平台,聚焦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作业、重点岗位3类管理重点,利用AI智能分析、人员定位技术,对装卸区人员爬罐、特殊作业监护人缺失等16种违规行为进行主动捕捉并分级预警处置,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预防”向“主动发现”转变。

  (七)深化实施安全监管效能提升工程。强化网格化、差异化、精细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强化驻点监督。为460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两人一企”驻点监管措施,各级驻点监管人员累计驻点企业2200余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640项。二是强化安全包保。确定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包保领导干部353名,具体工作人员373名,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安全包保活动1800余家次,累计发现问题3673项。三是实施评估分级。完成320家企业的首次评估工作,共评出红色企业108家,橙色企业189家,黄色企业22家,蓝色企业1家,为后续分级分类监管打下基础。

  (八)深化实施责任落实网络建设工程。压紧压实各级各方面责任,织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网络。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制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学习宣讲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99期,累计覆盖各级领导干部和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12925人次,进一步筑牢安全发展理念。二是压实政府部门责任。完成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推动整改“两办”意见落实方面的短板弱项126项,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消除责任落实盲区。三是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以制度建设、体系打造、文化引领“三个维度”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培育了一批像奥星石化、赫邦化工、神驰石化一样的优秀安全文化示范点,助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一防三提升”工作主基调,聚焦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再发力,着力破解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问题,不断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排查整治体系、监管执法体系、源头治理体系、责任落实体系“五大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刚才通报中提到了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建立了“五张清单”,我想问一下,我市“五张清单”有哪些具体成果?

  陈召华

  “五张清单”是我市化工专项行动的主要载体,我们坚持边整治、边总结、边固化,着力建立化工行业治理提升的长效机制。一是工作任务清单。围绕八大工程,32项治理任务,我们细化了70项具体攻坚举措,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一项一项抓整治,一项一项抓提升。二是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危险化学品领域作为全市安全生产的基本盘、基本面,2023年我们紧紧抓住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这条主线,深挖细查事故风险苗头隐患818项,建立专项台账,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挂牌督办、警示约谈手段,强力推动整改销号。三是重点问题清单。聚焦我市企业、园区、部门三方面存在的8项突出问题,结合市级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路径,切实补齐短板弱项。四是典型做法清单。紧密结合我市石油化工、盐化工产业结构特色和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实际,谋实策、出实招,形成了30项具有东营特色的经验做法,国务院安委办督导帮扶组简报和省化工专班简报予以刊发推广。五是制度成果清单。坚持边整治、边固化、边提升,在危险化学品企业“晨会”执行、停产企业监管、重大危险源管控等方面形成了12项制度成果,强化制度规范引领。

  中国报道网记者

  刚才在通报中提到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诊断检查成果转化相关内容,我想问一下,我市目前与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郭爱国

  自2020年底开始,市应急管理局与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国家级高水平专家力量,借智聚力,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着力规范提升全市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自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专家诊断服务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创新制定危化品企业安全诊断“四个精细”工作法,个性化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深度体检”,自项目实施以来,共诊断检查危化品企业390家次,指导企业整改消除安全生产问题隐患2万余项,帮助企业彻底整改消除了一批深层次安全隐患。二是深入开展危化品关键设施安全风险管控研讨培训,编制推广危化品关键设施风险辨识管控措施清单,截至目前,已编制印发外浮顶储罐、酸性水罐、液化烃球罐等7类东营化工企业典型的关键设施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措施清单,指导企业持续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三是结合我市危化品企业实际,编制印发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典型问题、规范提升建议两个清单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图册等安全管理指导性文件,为危化品企业强化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四是扎实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诊断“N+1”培训提升,“个性化”指导危化品企业持续改进提升安全管理能力。五是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生产“引领”企业打造提升、安全管理互帮互助活动,着力补齐我市危化品安全管理短板弱项。六是坚持开展“安全5分钟 时刻不放松”安全知识线上科普活动,指导企业持续改进提升安全风险防控及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自项目实施以来,危化品安全监管服务红利持续释放,全市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风险基数不断下降,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改善。

  黄三角早报记者

  刚才通报中提到了危险化学品企业“三化”改造,我想问一下我市在推动“三化”改造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秀美

  我市是危险化学品大市,安全监管任务繁重,推动企业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是治本之策,必须紧紧抓在手上。一是加强系统设计。印发《关于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风险区域人员数量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工艺核查兜底、自动化改造攻坚、智能化升级助力”,梯次压减危险化学品企业3人以上重点区域数量,做到“应减即减、应减尽减”。二是全面排查建档。对全市300余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指导服务,重点对22个化工操作单元流程控制点、仪表回路、自控功能完整性进行深入诊断,为企业自动化改造精准“画像”,摸清情况,找出短板,给出建议,形成“一装置一清单”“一企一方案”,逐家企业攻坚销号。三是推广先进技术装备。鼓励企业采用危险物质减量替代工艺技术,开展弱化反应技术改造,压减重大危险源和高危生产工艺数量,减少重大风险存量。在企业中推广“五位一体”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巡检机器人、AI智能分析等新一代技术,深化“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推动现代技术装备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

  鲁中晨报记者

  刚才通报中提到我市引导化工园区推进“十有两禁”整治提升,我想问一下,我市化工园区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整治提升?

  马忠磊

  我市共有省级化工园区7个,认定数量是全省第三位,园区内现有危化品生产企业139家,从业人员多达1.2万人以上。我们围绕“十有两禁”整体工作要求,着力从夯实管理基础、强化配套支撑、深化智慧赋能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治理提升。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的通知》要求,督促7个化工园区配齐管理人员815人,配备安全专业监管人员100人,有专业背景或规定从业经历的超过8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园区准入等核心制度1061项。二是推动化工园区投资14.75亿元高标准建设公共管廊80.6公里,改造提升专用停车场9个、特勤消防站9个,4个园区建成“百年一遇”防洪(潮)设施,所有园区实现双电源供电,深挖内部潜力,收储低效用地1037亩,提升园区化工项目承载能力。三是深先后投入近1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和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各3个,省级智安园区2个,“5G+”智慧化工园区1个,切实以智慧赋安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