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垦利区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让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爱东营讯 “大包子很好吃,馅儿不咸不淡的,包子皮很软。”“自己做饭,比不上来这里坐下就吃,蔬菜和肉都有,老年人各方面都被照顾得很好。”这段时间,垦利区永安镇前二十五村75岁以上的老人,中午只需要花一元钱就可以吃上营养丰富的“暖心午餐”,热气腾腾的饭菜,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前二十五村的年轻人多在外打工,照料老年人成为群众们的一大需求。村里的老年食堂运营以后,不仅了却年轻人外出打工时的牵挂,更暖了群众的心,夯实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有的老年人常年不出门,在一个村里居住一年也见不着面。老年食堂运营以来,一周最少见5次,大家聚在一起拉拉呱,都觉得很幸福。”垦利区永安镇前二十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存明介绍说,有事大家都帮着干、抢着干,现在,村里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干了。

今年,垦利区从农村老年人最基本、最急需的就餐服务入手,在28个村居试点建设“黄蓝汇·颐养中心”,为1508名75岁以上留守、高龄、患病等有就餐需求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同步撬动文化娱乐、医疗服务等各类资源集聚,探索了一条“助餐养老”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为老年人做好一顿热乎饭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做好‘一顿饭+’文章,让农村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垦利区民政局局长胡金涛说。

聚焦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垦利区全面推进“黄蓝汇·颐养中心”建设,以“一顿暖心餐”为支点,努力撬动各类资源集聚集成,打造“助餐+”养老新模式。首批共建设颐养中心28处,规划设置厨房餐厅、休息室、娱乐室、医疗保健室、幸福工坊“四室一坊”,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探访关爱、就业增收、文体娱乐、医疗保障等服务,同时以“灵活多样、多方投入,低成本、可持续”为原则,探索出了一条政、社、村、企、群五方发力,政府补、慈善捐、村级贴、子女缴、项目扶、孝善托、自己干、部门帮的“八环”相扣的运营模式,促进全区颐养中心长效运营,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董集镇杨庙社区草编合作社、永安镇惠丰社区天彩老粗布纺织、垦利街道东宋村手工艺品编扎等,通过创新“培训+电商+订单”“统购统销”等方式,老年人每人每天可收入15元至20元,将“幸福工坊”打造为“共富工坊”;红光办事处老十五村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住所和养老服务,实现独具特色的农村养老新风尚……垦利区以一顿饭破解养老难,用“助餐+”撑起老来乐,打造可持续养老新模式,延伸共同富裕新触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多方发力,多元共济,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做优‘一顿饭+’文章,办好‘民生食事’,集成休闲娱乐、医疗、康复保健等领域为老服务资源,聚焦群众需求,突出农村特点,加强兜底保障,把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胡金涛表示。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垦利区坚持把打造“幸福家园”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强力推动发展方式、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改革,始终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幸福生活、在环境修复治理中建设生态家园、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公共服务难题、在优化基层治理中彰显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度,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活动,同步开展“进农村帮富民强村、进社区帮基层治理、进企业帮创新转型”专项行动,6782名党员干部,网格化包靠26.5万名群众、3.68万户市场主体,解决手续办理、要素保障、融资贷款等“急难愁盼”问题1450余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年初确定的10件、29项民生实事,已完工项目17个,年度投资完成率90.4%。

(记者 张佳松 通讯员 王娜)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