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第四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

  11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市第四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东营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富杰先生,共青团东营市委副书记陈伟先生,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文先生,东营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丽萍女士,介绍东营市第四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富杰

  为了融合油地校科技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平台,助力区域一体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将继续以“共创共赢,成就梦想”为主题,举办东营市第四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指导单位为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主办单位为东营市科学技术局、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共青团东营市委、东营区人民政府。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大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协调和服务工作。

  大赛设企业组、团队组两个组别,聚焦我市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围绕油气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征集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装备、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产业领域项目参赛。企业组主要面向东营市域内注册的中小微企业,设置奖项15项,一等奖2项,奖金8万元;二等奖3项,奖金3万元;三等奖10项,奖金1万元。团队组主要面向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所属及东营市域内拥有科技创新成果的创新创业团队,以及拟向东营市油气领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或技术转移的创新创业团队,设置奖项13项,一等奖3项,奖金3万元;二等奖10项,奖金1万元。参与现场晋级的,均授予“优秀企业(团队)”称号。根据大赛组织情况,颁发优秀组织奖。

  大赛举办时间为2023年11月-12月。11月为报名时间,参赛企业和团队通过东营市科技云平台“科技大赛”模块注册报名,根据往年情况,预计将有约150家企业(团队)报名。12月进行网上初选、现场晋级及颁奖典礼。网上初选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分,前50%的企业(团队)进入现场晋级。现场晋级形式为“7分钟PPT路演+3分钟答辩”,评委现场评审打分。现场晋级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

  比赛之外,大赛面向所有报名企业(团队)提供企业管理、投融资、路演技能等赛前培训服务。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均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小升高补助、创新券、技术合同登记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择优向投资基金推荐;择优给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东青惠企贷”支持;择优推荐落户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并享受相应支持政策。赛事结束后,向获奖企业(团队)等优秀参赛主体提供追踪培育、宣传推介、培训交流等服务。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油地校融合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关注东营市第四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报名参加大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请介绍下前三届大赛取得了哪些成效?本届大赛与前三届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

  刘丽萍

  自2020年起,我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聚焦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设置赛道,为优秀参赛主体提供融资推荐、载体落户等政策支持及配套服务,大赛的成效非常显著。一是增进了油地校融合交流。三届大赛累计组织参赛项目378个,其中油校项目136个;共评出获奖项目67个,其中油校项目35个;共促成油地校三方达成合作意向32项。二是助推了企业良性发展。三届大赛46家获奖企业中,8家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4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9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9家企业获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支持,支持额度总计达1.3亿元。三是提高了全市创新创业活跃度。40个获奖团队项目中,38个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4个项目与我市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2个项目已转化为产品应用于市场。

  东营市第四届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在继续延续前三届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务求实效为出发点,聚焦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持续创新办赛模式。一是为参赛企业(团队)提供更多支持资源。各主办方深度参与,积极调动创新创业相关要素,除奖金支持外,还将择优给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东青惠企贷”支持,择优向投资基金推荐,推荐优秀创业企业(团队)入驻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二是为参赛企业(团队)提供全流程服务。赛前,面向所有报名企业(团队)提供企业管理、投融资、路演技能等创新创业培训;赛中,设置集中展示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团队)宣传项目、寻找合作伙伴;赛后,也将持续为获奖企业(团队)提供追踪培育、宣传推介、培训交流等服务。

  中国山东网记者

  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开辟了一条油地校融合的新途径,请问在油地校人才科技深度融合方面,除举办大赛外,我市还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建文

  东营市始终把油地校人才科技深度融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油田和大学各类人才提供优秀服务,聚力人才共用、科技共享。

  一是平台共建共管。加快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建设,实现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成立石油装备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统筹政校企地力量推进精准对接;推动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建设山东省海洋油气钻采关键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与胜利通海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动建设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打造油地协同创新共享平台;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设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助力我市产业迭代升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是人才互通互联。常态化开展油地互派干部挂(兼)职工作。聘任高校教授、青年博士到油田单位、地方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探索开展油地人才“金桥工程2.0版”,支持油田专家到地方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地校联手成功举办首届石油人才科技周,先后举办“校地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东营专题报告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成果发布会、2023东营石油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暨链上企业推介会、第十六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活动。指导东营区联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公司等举办招聘活动、发布就业岗位。邀请油田企业及重点地方企业赴全国相关高校联合开展校园招聘。建立在外油城子女“1+n+π”同城朋友圈体系,已在北京、杭州等7个城市建立“同城朋友圈”。

  三是政策服务共用共享。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支持油田项目3项,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项目2项。今年以来已为油田拨付市级科技专项资金103万元。依托油城创新走廊双创综合体打造人才之家、人才驿站,配套建设人才公园、人才会客厅、人才社区,发放“油城青才卡”、“油城英才卡”,开通16个方面“绿色通道”,从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上解决人才“心头大事”。

  鲁中晨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团市委已经是第二年作为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主办单位了,请介绍一下团市委是如何服务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的?

  陈伟

  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络优势,聚焦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助力大学生就业实习、青年人才发展等方面,扎实服务青年人才就业创业。

  一是全力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市“十四五”规划,连续2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提升青年就业质量、“双创”活动、教育保障、文化服务等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市政府投资计划,确保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协调推进。优化青年居住环境,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实施全市“青年优居计划”,采取“政府出政策、企业供房源、团委强服务”思路,建设“青年优驿”3—7天免费住房19处、152间,“青年优徕”过渡性租房3处、380间,免费或补贴50%以上。

  二是精准服务青年学子到东营就业实习。开展2023年度东营市“青鸟计划”云招聘专场活动,提供优质就业岗位1000余个,800余名学子参与洽谈。开展2023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主题实习实践活动30余场次,提供实习实践岗位700余个。开展“知名高校青年学子看东营”社会调研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实习实践团队到我市开展活动20余场次,让更多知名高校青年学子感知东营、了解东营、选择东营。

  三是广泛联络服务各领域青年人才。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加强金融扶持,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推出“东青惠企贷”,连续3年每年发放3500万元低利率贷款,今年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2620万元。召开东营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换届大会,吸引凝聚各领域青年企业家170余人。加强政策解读,联合市税务局、东营银行、东营农商银行、市青企协等单位,举办东营市青年企业家学习贯彻全市企业家恳谈会精神座谈会暨税银企互动论坛。开展“菁才强市”活动。举办好各类赛事,积极挖掘优质项目参加省级赛事,推荐11个项目参加第十九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获得金奖2个、银奖1个、铜奖3个,3个项目被团省委推荐参加国赛。强化人文关怀。着眼职业青年婚恋交友现实需求,举办“河海相约 缘定东营”2023年油地青年集体婚礼,20对新人牵手誓约永结百年之好。着眼职业青年休闲娱乐需求,在东营区六户镇举办“春天里·遇见你”油城人才青年联谊派,在东营经济开发区举办“惠钜东营 乐享消费”青春齐鲁嗨“GO”季活动。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