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捕啦!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今日举行

爱东营讯 秋风起,蟹脚痒,又是一年吃蟹好时节。9月22日上午,2023年度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及品牌推广系列活动在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举行,活动将持续至国庆假期。蟹网捞起,一只只大闸蟹在网中张牙舞爪,个大体肥、青壳白肚、肉质细嫩、膏满黄肥!

  9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度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及品牌推广系列活动包含2023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论坛、黄河口水产品产销对接会、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黄河口大闸蟹美食品鉴会、黄河口水产品国庆美食周等。

  近年来,垦利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突出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优势,围绕黄河口大闸蟹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实行规模养殖,开展标准生产,推广节水技术,强化质量安全,不断延伸大闸蟹产业链条,小螃蟹成就了大产业。

  在养殖方面,垦利区大闸蟹养殖面积5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池塘3万亩、亩产超200斤、平均规格3.5两;全区年产大闸蟹5000余吨,产值超5亿元。现有惠泽、恒盛、景明、绿城等20余家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从事大闸蟹养殖的农户超300户。建成中华绒螯蟹省级良种场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三品一标”中华绒螯蟹认证达到9个。

  在品牌建设方面,黄河口大闸蟹获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蝉联“中国十大名蟹”,荣获第十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垦利区也成为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示范县,被评为“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永安镇被评为“中国大闸蟹之乡”。2022年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是全省仅有的2个水产品品牌之一。

  在种质方面,与上海海洋大学、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签订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优质良种“黄河口1号”选育,连续两年成功繁育出黄河口大闸蟹优质大眼幼体5000万只,为下一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营养价值方面,北纬37度的盐碱地养出的黄河口大闸蟹青壳白肚、膏满黄肥、肉质鲜甜、肌肉充实,既有海蟹的鲜,又有河蟹的香,呈现鲜香味美、入口回甘的独特口感。经测定,黄河口大闸蟹具有更高的出肉率,营养全面均衡,比长江大闸蟹高出近3倍的DHA和EPA含量,对人体更有益,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在产业培育方面,市区两级政府将大闸蟹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出台了《关于加快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和《黄河口大闸蟹质量技术规范》,从良种培育、流通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科研创新、金融信贷等方面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

  目前,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不仅基本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品牌于一体的“育繁推”全产业链体系,而且华丽变身“富民蟹”,有效促进富民增收。一方面党委引领共参与,成立大闸蟹产业链党委,吸引惠泽、绿城等9家龙头企业和胜利村、二十八村等村庄参与,推动由“单兵作战”向“联动共赢”转变。目前,惠泽公司与牛圈村渤源水产养殖合作社签订了扣蟹代养协议,合作社年可增收50万元;与六村劳务合作社达成用工协议,年可实现劳务收入35万元。另一方面协会抱团闯市场,探索推行了“协会+村党支部+联合社”模式,组建大闸蟹产业协会,建立起集体、村民和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了产品价值,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黄河三角洲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黄河水、土壤中的特有成分以及特有的生态养殖方式,成就了黄河口个大体肥,肉质鲜美、口感鲜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独有的山东黄河口大闸蟹品质。正值吃蟹好时节,黄河口大闸蟹期待您的品鉴!

  (记者 王雪 通讯员 樊京龙)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