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得了!开发区这里“藏着”传承千年的织布工艺

爱东营讯 “咔嚓——咔嚓——”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泰社区七彩黄河手工坊,手工匠人们正在飞梭走线,手脚并用,机杼声声作响,梭子从数百根纺线中灵巧穿过,一床床老粗布逐渐成形。岁月悠悠,机杼声脆,在原始纺织技术濒临失传的当下,能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纺织气息,让人感慨万千。

儿时记忆 文化传承

韩国会是安泰社区的一个普通居民,在他这里仍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纺织工具。韩国会说:“手工织布是我儿时的记忆,是对故乡的一种怀念,对传统文化的情怀,包括我在内,这门手艺已经在家族内传承三代了。”

在儿时记忆中,家里盖的被褥,穿的衣服都是由祖母、母亲织造的土布制作的,2010年初,从小喜爱纺织的韩国会便将他全部家伙什带到了居住的地方,作为这门传统手艺的传承人,韩国会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濒临失传的古老手工纺织技艺传承下去。

以布交友 免费授课

“这间工作室除了我,还有张大姐等三位老师,都已织布30年有余,我们‘以布交友’,常常在工作室织布、研发新品。”韩国会介绍道,“当有感兴趣的居民来到工作室时,我们也会进行免费授课,这些早已成为了日常。”

工作室面积不大,但却陈列有序,纺织机周围环绕着各式各色的老粗布,除了床单、被罩外,还在布上运用刺绣、平绣等针法,绣出各种有意义有寓意的图案、文字,做成抱枕、纪念包、玩偶等。

“传统织布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扎花、弹花到织布、锤布等需要70余道工序,才能做出一件成品。”张大姐坐在手工纺织机前,熟练地用手将一根根丝线穿过去,织布工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进步,变得严密而复杂,而这些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在纺织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艺能流传至今,堪称奇迹。

将非遗真正地传承下去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沿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色彩艳丽但不张扬,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非遗要见人见物,更要走进生活。在“老布新做”的理念下,老粗布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如今,韩国会已建立起了非遗工作室及延伸产品加工厂,一件件家居、文创等产品在多个展厅亮相,展示出传统非遗的创新实力。 

“现在的手工匠人也都已经老了,我们的愿望就是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一项事业中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传承下去!”说到这里,韩国会欣慰一笑。

(记者 王雪 通讯员 朱枫珍)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