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连日来,河口区城北农产品仓储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负责人贾长兴忙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项目的顺利推进,也让贾长兴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贾长兴忍不住感叹:“多亏了‘先租后让’,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资金成本。”
此前,因产业政策调整,原项目不符合落地要求,成为批而未供土地。了解到情况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口分局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了解需求和困难,对有用地需求但资金困难的优质项目,引导项目优先选址批而未供地块。同时,创新打造租期5年的“先租后让”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目前,河口区已通过这种模式办理3宗租赁土地手续,总面积243.76亩,保障了两个项目的顺利落地。
近年来,河口区积极探索挖潜盘活新模式,向存量土地要效益,加大收储土地、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供应,2022年公开出让用地22宗,出让面积2077.3亩,土地出让金收入23301万元;办理划拨用地手续36宗,面积781.75亩。通过挖潜盘活,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为重点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
河口区结合实际,科学编制河口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划定河口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70.75平方公里,为河口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2023年收储的存量建设用地4宗,面积7.91亩,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765万元。
土地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河口区从健全机制、夯实基础、优化流程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推动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
一方面,“走上去”协调上级部门,对基础设施民生类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级统筹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如期建设,先后完成兴河大道、黄河路东延等7个项目审批。经过努力,富海新材料等3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实施类项目,用省级指标保障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走下去”上门服务,精准对接真实需求,推行“提前介入、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机制,实现供地与办证压茬进行;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首问负责制”“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做到即时办结,实现“供地——审批——办证”三同步。
提升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并致力于打造高效、优质、便捷的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口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云岭说。
(记者 王文朋 通讯员 陈克田 王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