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8月10日至11日,副省长陈平来我市调研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省黄三角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和友等参加。
陈平一行先后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农机装备及服务智造园、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田之源”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惠泽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及标准化生产基地、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发情况汇报,中国科学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小京、省农科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兆辉、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兴军、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诸葛玉平等专家学者意见建议,以及省直有关部门推动和支持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工作打算,总结经验模式,研究拓宽思路,努力推动我省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陈平指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动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向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成绩值得肯定。要再接再厉,加紧做好顶层设计,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全面摸清盐碱耕地底数,科学制定我省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改造的思路,积极改造盐碱荒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水平。要大力强化种业创新,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耐盐碱种业产业体系,积极开发、选育、推广具有耐盐碱功能的小麦、水稻、大豆、耐盐牧草、中药材等作物品种。要加快推进多元利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科学有序开发利用盐碱地,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我省盐碱地农产品特色品牌。要不断健全工作联动、科研协作、“政府+市场”联动、示范引领等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东营市要积极行动,加快谋划一批盐碱地改良提升、盐碱地种业创新、盐碱地设施农业项目,集成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的有效机制,加快试点示范,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东营期间,陈平还到所联系的企业——华泰集团、齐润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进车间、看生产、问需求,详细了解企业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等情况,勉励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推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叮嘱相关部门盯紧靠上做好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用心用情用力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省政府副秘书长薛超文,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红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封立树,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鲁刚,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峰,省水利厅副厅长崔培学,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振杰,副市长梁润生,省黄三角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朱英坤等分别参加有关活动。
(记者:文/周乃东 张利波 图/周广学 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