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农品 |花官镇:“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俏销市场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每天一早,快节奏的劳动交响曲就在广饶县花官镇农富家庭农场内奏响。

  叉车在生产车间往来穿梭,不断将接种好的杏鲍菇菌包转入菌丝培养车间;16个杏鲍菇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将成熟的杏鲍菇摘下;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或麻利地将菇皮去掉,或将杏鲍菇包装好装箱;货品装箱后,统一由大车拉走销往济南、潍坊等地。

  农富家庭农场前身是一家利用种植大棚生产香菇、平菇的小农场,由于大棚种植菌类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大,2021年起,原有的种植大棚被拆除,新建设自动化、一体化、工厂化的现代菌类生产车间,2022年开始进行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种植。

  “我们农场采用的是智能化生产杏鲍菇,杏鲍菇日产能达3-5吨。”农富家庭农场车间主任周燕燕告诉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顺着公司参观通道了解前端杏鲍菇的生产研发过程。不仅菌包的制作、灭菌等环节是机器操作完成,菌种的培养也由智能化生产线全程“代劳”。

  在制包车间里,一台蓝白相间的自动制包机就能代替人工实现打包、套环、扣盖等环节,制包速度提高了30%,菌包也有了质的飞跃。菌包制作完成后,统一转入菌丝培养车间,等菌丝完全长满后,一个个菌包再转入标准化车间。在智能控温、控湿、控光、控风的车间内,发育不好的菇蕾将被陆续去掉,经过20多天时间,成熟的杏鲍菇将陆续被采收。

  “整个杏鲍菇的生产过程大概40到50天,我们坚持把杏鲍菇当孩子一样呵护,培育出高品质的杏鲍菇,占领高端市场。”周燕燕说道。目前,农富家庭农场吸纳了30多位农民就业,带动年增收3万元以上。

  特色农业产业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花官镇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程度的带动周边农户抱团式发展,走出自己的致富道路。目前,花官镇共有15家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 闫雯雯)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