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 事争一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通过评审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近日,记者从市湿地保护中心获悉,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部分)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部分)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改委的评审,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为有效改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遏制外来物种对区域生境的破坏,维持生物多样性,推进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决定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项目涉及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和河口区四个县区,主要对沿黄生态长廊及孤岛刺槐林带进行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生态产品优化、生物多样性塑造。其中,沿黄生态长廊林带修复提升工程总面积31625.28亩;孤岛刺槐林修复项目总面积30050亩;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恢复项目治理互花米草78000亩,修复盐地碱蓬15000亩;刁口河流路整治工程扩建引水口1处,改建沿线生物通道5处,疏浚河道16.8千米。

  据了解,作为全省重点工程,该项目是我市近二十年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造林工程和湿地修复工程。通过项目实施,能够营造良好森林环境和湿地生境,为各种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外,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及孤岛刺槐林地区修复提升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盐碱地林木品种选择和推广。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