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义和镇:办好民生实事 打造“幸福食堂”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今天中午食堂做的猪肉炖白菜,是我最喜欢吃的菜。”3月10日,在河口区义和镇同和新村梁家自然村的爱心食堂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情牵百姓。近年来,为破解农村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等养老问题,义和镇鼓励有条件的村党支部依托村级阵地,深挖专业乡厨、志愿队伍和社会慈善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幸福食堂,打通农村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目前,全镇共建设4处幸福食堂,免费为200余名7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爱心午餐。

  “我们以幸福食堂为载体,在满足老年人日常就餐的基础上,围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组织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义和镇宣传统战委员崔士亮介绍说。依托幸福食堂,义和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为老服务的就餐、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配套建设阅览室、棋牌室、休息室等功能室,满足老年人文娱休闲、日间短暂休息等需求,并与村卫生室达成合作,引导医疗资源向食堂延伸,常态化开展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检查服务,建立用餐老年人健康档案台账,为他们制定个性化食谱。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不定期为老年人提供扶老救孤、爱心义剪、文化汇演等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多元化、精细化为老服务新模式,真正把幸福食堂办成“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组织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

  为有效节约人工成本,保障幸福食堂正常运行,义和镇充分优化“幸福积分”管理制度,对参与幸福食堂服务工作的志愿者,给予幸福积分奖励,引导更多农村妇女志愿者参与服务运营,志愿者获得的幸福积分,可在村内“幸福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志愿者既得荣誉又得实惠。

  崔士亮表示,义和镇将继续做好各村幸福食堂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就餐难问题,让子女不再有后顾之忧,真正让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孙同兴)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