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3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解读《关于加快推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聚力攻关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园区、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价值化“五个行动”,全力推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力争到今年底,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增加值增速达到2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6%以上。
“‘四新’经济、数字经济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已经开局起步,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布局新的产业‘赛道’,迫切要求我们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上聚焦发力、实现更大突破。”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新旧动能办专职副主任李友堂在发布会上介绍说,2023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直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借鉴上海、温州等先进地市经验,立足东营发展实际,围绕转型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化工业数字赋能等,研究起草了攻坚方案,在多次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推动“四新”经济攻坚突破、推动数字经济攻坚突破、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今年推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的总体目标任务、工作要求、思路举措。其中,总的目标任务是,到2023年底,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增加值增速达到2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6%以上。
为推动“四新”经济攻坚突破,《实施意见》提出了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4个方面的15条攻坚突破的具体措施。聚力攻关新技术,加快建设创新园区,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企业创新。聚力发展新产业,坚持以“四新”经济带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改造提升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现代高效农业、现代海洋等优势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发展新材料、文化旅游、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聚力打造新模式,推广运用“互联网+”,着力发展平台经济,加快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旅游+”等新模式,推动产业模式、结构、链条跨界融合。聚力培育新业态,加快发展新文创、新零售、新金融、新外贸、新教育、新医疗等新业态。
在推动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园区、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价值化“五个行动”,明确了14条攻坚突破的具体措施。实施数字产业化引领行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清单化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围绕石化、石油装备、风电、铜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培育打造“数字经济总部”。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攻坚行动,建设数字产业化载体,着力推进园区智慧化改造。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提级行动,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存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实施数据价值化升级行动,推动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治理,完善山东省数据交易东营平台功能,培育数据要素交易体系,健全数据融合应用体系,打造数据驱动的“产业大脑”。
加快突破“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责任重大、事关长远。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领导小组,完善“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攻坚突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将“四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真正把标杆立起来、把导向树起来,努力在发展“四新”经济、数字经济上走在前、作表率。
(记者 张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