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11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效指导、推动基层做好残疾预防工作,维护、促进全民健康,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牛保坤介绍,《计划》确定了三十二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达到9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2%、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9%、社区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到80%、基层卫生机构配备精神卫生防治人员覆盖率达到90%、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2%、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达到8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5%等32项具体任务目标。各类任务目标涉及30余个市直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惠及孕产妇、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慢性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高危职业者等10余个重点人群,“十四五”期间,我市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格局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牛保坤介绍,《计划》实施五类专项行动,创新及突破残疾预防重要指标十四项。《计划》将以实施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疾病致残防控行动、伤害致残防控行动、康复服务促进行动等五大类专项行动为载体,结合山东省和东营市实际,在国家各项任务指标的基础上,我市行动计划新增主要指标六项、提高任务目标八项。
《计划》新增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60%以上、孕妇增补叶酸率达到80%以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配备精神卫生防治人员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乡镇街道精神残疾人日间康复照料站建设率达到80%以上、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率达到100%、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率达到100%等六项主要指标;将国家级任务目标婚前医学检查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由80%提高到92%、产前筛查率由75%提高到95%、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由90%提高到99.2%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由85%提高到92%、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由90%提高到97%、残疾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由85%提高到95%、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由85%提高到95%。
儿童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希望,儿童健康成长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市残联组宣部(康复部)主任于长明介绍,我市“十四五”期间儿童残疾预防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儿童出生前后。在儿童出生前,着重从婚前检、孕前检、产前检和遗传性疾病、地方病防治等方面入手,严格控制出生缺陷导致的残疾发生,做到了关口前移、未雨绸缪。在儿童出生后,着重从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儿童伤害致残等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后天疾病及伤害导致的残疾发生,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把握好儿童康复“黄金期”。市残联积极申请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市级民生实事,严格落实《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针对儿童残疾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措施,将六大类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纳入财政救助和医保支付范围,将救助年龄扩大到0至17岁,每人每年给予1.5万元康复训练补助、0.3万元康复送训补贴和2.4万元医保门诊支付,以此保证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今年,全市享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达1000余人次,各类补助经费投入达1500余万元。
关于我市“十四五”残疾预防行动计划重点关注领域,于长明介绍,我市将重点关注出生缺陷、发育障碍、疾病致残、心理健康、儿童伤害、老年人致残、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和环境卫生等众多领域。将残疾预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融入老百姓生活、贴近老百姓身边,对已知致残因素均给予重点关注和重点管控,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达成普遍共识。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