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变化·深情回访|黄河河口管理局:为了母亲河的岁岁安澜

/

  2021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净流量、输沙量等。他强调,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要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

  黄河两岸。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嗡嗡嗡……”清晨,一架无人机正巡游在利津黄河中古店控导工程的上空,仔细检视着靠黄河岸边的一砖一石。这是利津集贤管理段职工邵帅操作无人机,对黄河整体情况进行巡查,又对重点防守位置进行全面细致的拍摄记录。

  “无人机延伸了我们巡河的脚步,通过无人机形成地空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的巡河模式,弥补了人工巡河过程中效率低等问题。”黄河河口管理局防汛办公室主任许考云介绍道,近年来,黄河河口管理局大力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建成视频监控设施333路,安装工程亮化设施144处,建设5G基站100座,实现重点河道和全部险工、控导工程视频监控、照明、5G信号全覆盖。配备无人机19台、视频会议系统35套,覆盖全部基层段所,不断提升黄河保护治理水平,为黄河岁岁安澜筑起坚实屏障。

  东营是黄河奔向大海前的最后一站,其携带的巨量泥沙,塑造成强烈堆积性河口。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的黄河,在这里桀骜不驯的个性愈加彰显。

  黄河的安澜牵动着总书记的心。“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入海口码头凭栏远眺。

  跫音回响,大河激荡。黄河河口管理局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学习与贯彻落实一体谋划、一体推动,进一步把认识向高处提领、学习向信仰扎根、工作向纵深推进,黄河河口保护治理事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大河之治,始于安澜;安澜之首,取于备汛。

  在利津张滩管理段,一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储备能力达5000立方米的钢架结构仓库在众人瞩目中拔地而起,依偎着泱泱大河,守护着稳稳后方。“依靠现在的仓库,3000平方米的土工布10多分钟就能全部装上车,比之前快了近一个小时。”常年与物资储备运输打交道的张滩管理段段长刘兵道出了真切感受,“每快一分钟,我们就能跑赢关键时刻,打赢防汛的每一场战役。”

  不仅如此,黄河河口管理局还开展了防汛抢险实操演练10次,举办了东营黄河防汛抢险实战演练和黄河滩区群众迁安救护演练;根据市防指安排,督促地方政府按照储存基数的1.2倍落实了社会团体及群众备料;在利津黄河河务局开展了“1+N”防汛物资存储模式试点工作,与应急、水利部门和山东中滨电气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深入推进物资代储精准化;在9处中常洪水和13处大洪水重点防守工程分别预置了抢险料物、机械和队伍,时刻枕戈待旦,保证兵精粮足;积极推广防汛新材料,在五庄控导、东坝控导等重点工程提前预置了50个扭王体,让“海堤卫士”凭借强度高、重量大、抗冲刷的优势,继续守护大河东流。

  站在黄河岸边,看河水静静流淌,仿若一条永不断流的河流,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将近30年里,黄河曾多次出现断流,曾经在黄河最下游的利津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竟不足1立方米每秒。

  为做好黄河水文章,黄河河口管理局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了“黄河水资源管理督查年”活动,启动取用水专项督查,维护了良好的引黄供水秩序。开展了滩区农业开发种植规模和结构调研,督促加快滩区整改类取水口整改进度。完善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常态化调度与管理机制,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3.11亿立方米,其中自然保护区补水1.9亿立方米、河道外生态补水1.21亿立方米,圆满完成2022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目标。

  时光的流年里,黄河文化正欣欣向荣。

  黄河河口管理局擦亮“黄河入海”文化品牌,设计安装黄河河口历史文化遗产标志碑37处,打造了“黄河入海”文化遗产廊道。组建黄河文化专家人才库,编写了“黄河入海”文化名录丛书,制作了黄河入海流路演变专题片和河口历史文化遗产地图。推进麻湾南展文化园、现代黄河三角洲渔洼顶点公园和河口河务局八连控导治河文化园等文化阵地建设提升……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正不断展现。

  “保护黄河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黄河安澜是实现让黄河流域百姓安居、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一切工作的前提。”黄河河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裴明胜表示,“我们将坚决扛起黄河河口保护治理的责任担当,以只争朝夕的信念、磨杵成针的毅力、行而不辍的追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着力提升黄河河口保护治理水平,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而不懈奋斗!”

(记者 任强)

/

记者手记

  九曲黄河滔滔奔涌,给两岸百姓带来生机,也曾张狂肆虐,给沿黄民众造成灾难。如今,漫步于黄河岸边,河水滚滚东流,感受着千百年来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气魄,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人与黄河该如何相处?

  在黄河保护治理中,我们看到了答案——尊重规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经过一代接一代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黄河保护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不断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人与河,在悠悠岁月中共生。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