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东营答卷|增储稳产“碳”新路 油地携手保能源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走进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副经理姜祖明正忙个不停,称量、溶解、恒温……最近,他正在给高温高盐油藏“看病配方”。如今,姜祖明参与研究攻关的化学驱技术已成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撒手锏”技术,累计产油7300多万吨,化学驱年产油量占油田年总产量的11%。

/

  胜利油田发现井——华八井。

  勘探开发61年,胜利油田先后发现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亿余吨,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超12.7亿吨。去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视察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书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答卷。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铆劲推进增储上产

  在东营区六户镇西南角的牛页一区试验井组,4座巨型钻井平台耸立,4台钻机正在加紧进行钻井施工,20口油井每天都在刷新着进尺纪录。

  目前,这个试验井组项目部共有4支钻井队伍,其中就包括总书记视察过的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70183钻井队。时任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平台经理黄利民,如今担任了牛页一区试验井组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成为试验井组的第一责任人。

  “总书记视察之后,我们钻井队顺利完钻莱深斜二井,又开始转战丰页1HF井、牛页一区试验井组,而且我们的设备也进行了升级改造,自动化程度更高,动力更强,目前试验井组这4支钻井队的自动化设备全部是国产设备。”黄利民表示,面对页岩油井钻探开发的一系列难题,他们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应用了页岩油开发精准控压钻井、高温旋导跟踪控制、合成基钻井液等技术,推广使用了水力震荡器、高扭矩动力钻具等新工具及配套工艺,有效提高了钻井质量效率。

  在后方作战室里,数不清的数据、字符在20余台计算机、6块大屏幕上快速跃动,200多平方米的房间承载着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希望。勘探开发六十多年,常规油藏的勘探程度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页岩油资源规模比较大,是老油田下一个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胜利油田开发地质高级专家杜玉山表示。

  然而,胜利油田页岩油埋藏深、密度大、流动性差,开采难度极大,商业开发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聚焦“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一目标,杜玉山和页岩油研究团队尽锐出战,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地质认识,多专业一体化联合攻关,聚力攻克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当好油气增储上产推动者,胜利页岩油勘探开发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

  供图/于中平

  今年8月25日,我国首个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在牛页一区揭牌。示范区的设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以重点产区试点示范推动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助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预计到“十四五”末,该示范区将实现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1亿吨,新建产能100万吨,年产页岩油当量50万吨。“埋藏深、成熟度低、流动性差的页岩油,在国际上没有成功勘探开发的先例。胜利油田破解了陆相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难题,不仅‘解放了’胜利济阳页岩油,更为我国东部以新生代为主的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探了路。”胜利油田高级专家王学军说。

  在页岩油勘探开发蹄疾步稳的同时,胜利油田始终把常规油藏开发作为增储上产的“压舱石”,锚定未动用储量、双低单元、高含水区块、页岩油“4个10亿吨”潜力方向,加快推进海上、低渗、稠油等“7个产量增长点”,全面激发稳产增产的新动能。今年前九个月,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753.1万吨,同比增加2.06万吨;天然气5.9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3亿立方米。

  国企有担当,政府有作为。今年以来,东营市牢记国之大者,扛起使命担当,把支持油田、服务油田作为应尽之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油气勘探开发“一窗受理”机制,实现“只进一门、只跑一窗、分类审批、统一出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和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推动勘探开发提速提效,助力油田增储稳产。

  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力

/

  胜利油田莱113区块。 胜利日报记者 朱克民 报道

  金秋时节,胜利油田莱113区块,26口油水井点缀在蓝天、绿地、水系间,把秋天的油区装扮得五彩斑斓。湛蓝的天空之下,三座蓝色的皮带式采油机正在忙碌作业,两个巨大的白色储罐格外引人注意。

  “这两个储罐储存的是二氧化碳,每个储罐能存50吨。罐内高压低温,二氧化碳呈液体状态。”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注入一站副站长贾东营介绍说,储罐管线出来连接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泵,通过增压向附近油井注入二氧化碳,目前整个站的年注气能力在6万吨左右。

  这几年,在胜利油田,像莱113这样的二氧化碳注入站越来越多,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也专门成立了二氧化碳项目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油田的规模化应用,关键在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的攻关突破。

  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兼气驱试验室经理张传宝正与CCUS创新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试验设备进行混相压力实验,开展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

  “在开展CCUS关键技术攻关中,我们创新提出高压混相驱机理,有效指导了矿场实践,实现了高压条件下驱油封存双赢。”张传宝表示,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可以增加原油流动性,并且能把岩层缝隙中的原油“驱赶”出来,从而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而通过置换油气、溶解与矿化作用,注入的二氧化碳实现了地下封存,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22年8月25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投产。这个项目是目前国际上注入压力最高、采出气处理难度最大的工程,其建设规模、技术难度均达到世界级水平。

  千难万难,有了先进技术就不难。实验室里,油田科研人员在自主研发长岩心驱替装备的基础上,研发了高温高压微观物理模拟装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动态驱替装置等仪器设备,丰富完善了实验研究手段,全力支撑技术攻关;项目一线,科研人员创新采用气水交替一体化注入技术,成功突破了防腐防冻的技术瓶颈,针对性创新研发国内首台(套)全密闭高效注入系列装备……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科技创新是最大变量,也是最大增量。胜利油田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依靠科技进步增资源、保稳产、促发展,汇聚起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油田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技术分获国家发明专利金银奖,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战略性突破,全节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今年,围绕勘探开发“卡脖子”技术难题,胜利油田梳理64项关键核心技术难点清单,面向国内23家高校、科研院所“张榜”广发英雄帖,跨领域、跨系统、跨单位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目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6家院校的团队成功“揭榜”。

  围绕服务油田科技创新,东营市全力支持油田CCUS、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微生物采油等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CCUS国家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打造高层次实验平台。协助油田举办全国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交流会,深入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交流,聚力推进新技术科研攻关。将市级重点人才政策面向胜利油田全覆盖,实现人才“同城同待遇”,加大市级重点人才工程评选配额,激发优秀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

  如今,在油地共同努力下,胜利油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加速科技创新、深化成果转化应用。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从高碳走向低碳,最终实现零碳、负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

  今年1月,孤东采油厂高效光热新能源示范项目建成,油田首次规模利用光热替代天然气加热,为作业洗井提供清洁、绿色的工业热水。5月14日,胜利油田首个光伏围栏发电站东辛采油厂营72-斜390井场投用,日均发绿电610千瓦时,为油井生产提供绿色能源。

  一个项目挑两头,一头是化石能源,一头是新能源。油田把新能源摆在与油气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协同互补,发挥各自禀赋优势,形成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

  胜利海上油田(供图/胜利油田

  2021年,胜利油田明确新能源是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定位,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陆海风电、余热利用、地热光热等新能源,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完善以压缩气体储能为主的深地空间一体化利用、以“源网荷储”为主的智慧能源管控等技术体系。目前,胜利油田累计投产各类新能源项目116个,光伏装机规模213兆瓦,年发绿电2.6亿千瓦时、供热220万吉焦,绿能替代率8%,年碳减排39万吨。预计“十四五”末,胜利油田年发绿电37亿千瓦时,直接用能中新能源占比达到40%。

  今年,东营市把胜利油田新能源产业链纳入全市新能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支持油田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油地合力共建区域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平台,推进实施国内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加快脱碳固碳产业规模化发展,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形成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

  油田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东营市新能源开发利用同样蹄疾步稳、加速崛起。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现场。

  这几天,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渤中海上风电项目陆上集控中心,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海上风电项目团队正在对首批并网发电机组进行最后的调试。此时,距离岸边20公里的大海中,渤中海上风电项目A场址的16台风力发电机组也在静静等待迎风送电。

/

  供图/周广学

  除了渤中海上风电项目,今年,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底将全容量并网,河口区整县屋顶分布式试点项目推进顺利,5万千瓦漂浮式+5万千瓦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试点项目正在实施……据国网东营供电公司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310万千瓦,今年累计发电量37.53亿千瓦时,为东营地区提供13.7%电量支撑。9月23日,新能源日出力更达到了215.6千瓦,支撑起东营全网54%的用电负荷。

  当前,东营市正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实施东营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全力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着力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彰显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

  (记者 张利波 周乃东)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