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绥德,大唢呐唤醒陕北大地。雷润耕摄/光明图片
在黄河岸边的宁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游客采摘葡萄。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两岸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鸟类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飞翔。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黄河宁夏吴忠段。资料图片
【江河印象】
文明古国的诞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事模式——大河孕育,而黄河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水与土的天作地合,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旷世奇遇,形成了巨大的地理塑造力,大河加厚土,山河激撞,携泥裹沙,形成的惊天伟力,塑造了大片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物理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更是走遍沿黄九省区,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按照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沿黄九省区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睇眄四方,这条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生态保护:正当海晏河清日
她,出青藏高原,舞步轻盈;遇绝壁峡谷,激流怒吼;越黄土高原,恣意滔滔……九曲黄河,亘古奔腾,揽万里江山,阅千年往事。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沿黄各省区按照国家“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上游涵养水源、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黄河全流域正在以亲水、护水的姿态回报母亲河的养育。
海拔约3600米的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阿万仓湿地属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黄河干流流经433公里,补给了108.1亿立方米径流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为守护好这个“黄河蓄水池”,甘南州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治理沙化草原、核减超载牲畜等治理。目前,全州草畜平衡基本实现,湿地面积较2004年扩大2.8倍,湿地保有量面积730万亩。黄河径流量比十年前平均增加18.6%,出境水量增加了31%。
黄河进入宁夏,一改咆哮翻滚之势,岸阔浪稀波渺茫,润泽了“塞上江南”。
徜徉宁夏北部的沙湖,黄沙碧水,候鸟翩跹。然而,沙湖水质也曾恶化,一度到了劣Ⅴ类。按照“外部隔离、内部循环、水体置换、污水外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治理思路,宁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2021年沙湖全年平均水质稳定为Ⅲ类,沉水植物面积比三年前增加30%,鸟类品种增加到210多种。近十年来,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保持在Ⅲ类及Ⅲ类以上,良好水质以上断面比例始终保持100%。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与黄土高原,水沙关系不协调是其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宜川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20.1%提高到2020年的59.6%,水土流失总面积由2299平方公里降至89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61.2%。”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副县长曹红星说,通过多年治理,该县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从900万吨降低到400万吨。按照规划,陕西省“十四五”期间将建设拦沙工程2263座、淤地坝420座、实施坡耕地治理102.75万亩。
黄河中上游的内蒙古、山西等省区,遵循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等的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大力实施林草保护,增强水土保持能力,终于换来千山披绿、万壑叠翠。
绿色发展: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生态本底差,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
治理黄河,要“顺流而下”找问题,更要“逆流而上”挖根源,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摈弃靠要素驱动的传统粗放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宁夏从水、土、污、林、能、碳六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入手,开启‘六权’改革,构建确权到位、权能有效、定价合理、入市有序的市场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高质量项目流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郁华说。
2021年,宁夏6家企业通过竞拍,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洗选中心购买到用水权17.586万立方米,“谁节水谁受益”在宁夏蔚然成风。一年多来,用水权改革带动了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9.06%、6.17%,农业节约用水1.78亿立方米。
同时,土地权改革实现“盘活增值”,去年以来以“弹性年期”方式出让工业用地94宗4792亩;排污权改革推动“降污增益”,并实现“以权换财”的破题;山林权改革促进“植绿增绿”,全区1386.8万亩林地权属全部厘清,通过“以林换利”,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山林权在保金额4226万元。
“用好每一滴水”的探索实践,水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高效组合,伴随着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甘肃省立足省情特点和优势,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不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正加快建设。
2022年7月,在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秦创原”1980泾造中心产业园,陕西首条年产2万吨的磷酸铁锂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这几年,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迅速落地成势,一大批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西咸新区拔节生长,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选择就地落地转化。该平台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优势,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让一批大院、大所、大企有了融合发展的“撬动点”。
在沿黄九省区,高质量发展正在呈现“黄河怒浪连天来”的澎湃气势。
文化铸魂:不尽黄河浪有声
大河汤汤,泱泱华夏。千百年来,母亲河丰盈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生存空间,也逐渐成为黄河文化生成、绵延的“摇篮”。
民族史专家、宁夏大学教授陈育宁这样解读:“黄河文化吸收和扩展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同时处于北方诸民族交汇地区,更具有包容性、融合性,是多种文化形态的交替、共存。”
黄河文化流淌在千年古渠里、绵延在长城关口上、萦绕在长征会师地、浸润在民族交融中。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最好的保护就是用起来,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黄河文化正在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新的文化体验和消费方式。
文旅,打开了讲好黄河故事的一扇窗。
宁夏在黄河文化旅游带沿线开发生态观光、文化探秘、亲子研学等主题旅游产品,推出16条黄河文化旅游主题线路、22条红色旅游线路等。
在兰州,夜幕降临,乘船游于黄河之上,两岸华灯璀璨。东起榆中县青城古镇、西至西固区三江口自然风景区的“兰州黄河风情线5A级大景区”,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兰州历史民俗文化、城市现代文化等元素融为一体。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土 黄河 黄帝——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展”从“大河上下之寻根溯源”“大河上下之一脉相承”两个主题出发,河南裴李岗石磨盘、山东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山西陶寺遗址陶器、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器、四川汉抚琴石雕……沿黄河13家文博单位180余件文物及相关展品告诉人们,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早共同体。
在中原大地,去年以来,从《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再到《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几档节目迅速“出圈”。舞台惊艳的背后,是中华五千年厚重历史的文化自信。
如今的古河之畔,满眼绿色写不尽,人寿丰年福意绵,千年遗韵焕新风。
(记者 王建宏、张文攀、杨永林、宋喜群、张哲浩、王冰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