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河口区:养殖小棚虾 拓出致富路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秋意盎然,田间地头丰收的场景渐入眼帘。在河口区新户镇郭局村的千亩盐碱地上,喜悦之情挂满虾农脸上。这里原本是一块未开发利用的盐碱地,当初村里正愁如何利用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时,外地客商慕名而来,他看好了这块盐碱地紧邻大海,非常适合小棚虾养殖。

  为增加收入和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郭局村党支部通过外出考察,发现小棚虾养殖前景广阔,于是决定启动小棚虾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对虾养殖工棚3000亩,配套相应设施,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提高对虾产量,带动本地养殖模式升级。

  “大田虾亩产效益低,工厂化养虾成本高,小棚虾走出了第三条道路,一个池子七分地,投资一万五左右,一年能养两季,普通的养殖户也能投得起,这对于郭局村盘活盐碱地滩涂资源,实现‘三变’改革,增加经济效益意义重大。”村党支部书记李宝祥介绍道。

  郭局村通过整合沿海滩涂,集中流转发包,引进浙江等地客商建设小棚虾养殖示范园。示范园规划面积1万亩,其中一期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开发面积4000亩。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年产南美白对虾6000吨,仅此一项,郭局村年产值达到了30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0余万元。

  在示范园的小拱棚里,记者看到,随着捕虾工人抄网推进,个大鲜活的南美白对虾欢腾着跳出水面。这些活蹦乱跳的大虾,装筐过秤后,随即被装上了冷藏货车。

  “这儿的虾,质量好,产量高,很受我们唐山人的喜欢。往回走的路上,我还会顺道给天津的客户送货,他们也是抢着要。”收虾的唐山客户王先生打开了话匣子。

  “小棚虾养殖过程中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大大减少了养殖尾水排放,降低了病害侵入风险,还可实现反季节销售,改变了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为我们延长对虾产业链条、突破对虾加工提供产品保障,真正实现了科学养殖、规模经营,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李宝祥自豪地说道。

  富口袋更富脑袋。近年来,郭局村党支部结合沿海资源优势,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村民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庄发展内生力。在村文化大院建起了图书报刊阅览室、健身娱乐场所,成为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休闲娱乐、传播文明新风的乐园。

  唤醒沉睡资源,蹚出发展新路。郭局村沿海滩涂上,紧张忙碌的收获场景,夕阳余晖映照在美丽的村庄,村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幸福。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