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全市上下科技创新的冲锋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表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科技,抓产业必须促创新”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整体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努力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高地,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施策,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康茂礼表示,开发区将抓好“布局”“提升”“增效”三方面文章。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高性能纤维研究院、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研究院等9个高能级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平台“外引内孵”,推动“高精特新”项目批量落地。做大做强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国瓷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加快推进兆源机电、俊富公司等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增强优势产业创新策源力。下一步,开发区将优化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年内全区研发投入增长40%以上。同时,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力争年内达到90%,“十四五”末实现全覆盖。

  统筹兼顾,在创新主体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开发区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康茂礼介绍,开发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培优”、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中小企业“培育”三大行动。支持国瓷、新大、胜软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优势领域“深耕细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国家、省科技战略,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入库评价、在库培育和成长加速机制,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到“十四五”末实现翻番,达到350家以上。强化梯次培育,发挥好企业研发财政补助、科技“创新券”撬动作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量增质升,确保年内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以上,持续壮大创新发展后备力量。

  突出重点,在创新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采访中康茂礼表示,一方面,开发区突出核心技术攻坚,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揭榜挂帅、首席专家负责制等方式,重点实施“尾气净化关键脱硝催化材料研发及工程化”等3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发布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轮状病毒疫苗等20项“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一批引领性成果。另一方面,突出数字经济赋能,高标准建设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前瞻布局;同时,加快企业智改数转,实施好国瓷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化国家创新平台等总投资11亿元的21个技改项目,全力推动企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系统发力,在创新人才引育上实现新突破。康茂礼表示,在人才招引方面,开发区将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汇聚计划,用好北京、济南“人才飞地”,立足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确保年内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人以上。在人才培育方面,完善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集中打造青年人才创业街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4个主题园区,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集聚发展。在人才服务方面,完善开发区党工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每年安排人才专项经费5000万元,建立项目、平台、资金、政策全要素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服务吸引力、环境吸引力。

(记者 吴双飞)

责任编辑:张馨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