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我宣布,颐园小区改造成功,协议生效。”
时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东营区文汇街道颐园小区居民代永强对集中签约的现场依然记忆犹新。4月4日晚22:26,颐园小区广场,当大屏幕上的时间跳动至此,一直关注签约进度的代永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知道,这意味着小区搬迁安置协议生效,距离他们住上更高品质小区又近了一步。
在颐园小区住了40多年的代永强对这里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作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原家属大院,颐园小区是全市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小区,当时周边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富集,曾是城市热闹繁华的标志地段。但历经40余年风霜,小区设施老化、房屋失修、环境破旧、配套滞后等问题日渐突出,难以再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亟需改造提升。
受制于多方因素,改造有不小的难度。过去的17年间,油田、市、东营区各方曾三次着手对小区进行拆迁改造,都没有成功,成为东营区城市更新片区中最难小区之一。“为什么说它最难,我们总结了五个‘最’。最大,小区有居民1404户;最烂,时间最久,有些已经达到D级危房标准;最贵,因为学区等因素,二手房交易溢价过高;最亏,地块狭小,建筑密度过高,再加上修通燕山路占地和成本,政府净亏;最乱,前三次改造意愿调查都没有通过,业主存在明确反对声音。”在拆迁一线工作了近20年的东营区人大城环委主任委员、中心医院更新改造工作专班行动党委副书记苏志毅也直言难度不小。
再难再亏也不能让百姓亏!从群众最需处着眼,从工作最难处入手,今年召开的区“两会”上,东营区以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将颐园小区住宅权益提升改造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既算经济账,又算环境账和民心账,还明确提出,算着账的事,有利的事要干,算不着账,但对城市发展有利,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更要干。
2月23日,随着西城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最需”“最难”的颐园小区住宅权益提升改造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东营区坚持油地一体、共商共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成立由区领导和油田领导共同挂帅的城市更新中心医院片区行动党委和10个行动党支部。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文汇街道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和9个群众工作组,全力攻坚这块“硬骨头”。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东营区将决定权交给居民,同意率达到95%以上时,再由政府统一纳入城市片区更新改造范围,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不管是政策制定,还是安置方案,不管是学区权益,还是户型设计,每个关键步骤都“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群众了解这是“为自己改造、为自己开发、让自己受益”。
兵分35路、5轮集中入户“点对点”开展工作,群众一声召唤,工作人员随时到位,不厌其烦讲解政策,耐心倾听群众需求;时刻把好小区改造“刻度”,坚决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彻底打消部分群众“谁先签、谁吃亏”“谁后签、谁占便宜”的思想疑虑;“把阳光作为最好的防腐剂”,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楼栋微信群等,推进信息全公开、过程全录像、结果全公示的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平公正公开,真心真情真诚,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小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中的疑虑慢慢消解,吃下了“定心丸”。
4月3日,小区住宅权益提升改造集中签约正式开始,仅两天时间签约率就达到了95.01%。看着大屏幕上不停滚动的数字,代永强非常激动:“不容易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达到95%只是第一步,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工作。”文汇街道党工委书记隋长杰说。虽然协议已经生效,但不满于简单工作法的文汇人还在路上,全力推进签约率不断向100%的目标迈进。
截至7月31日17时30分,颐园小区1383户居民已完成签约,签约率达到99.22%,总腾空1391户,腾空率99.07%。其中56栋住宅楼完成整体腾空,已拆除住宅楼37栋。
可喜的是,颐园小区住宅权益提升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也成功带动了周边小区的整治提升,产生了“接二连三”更新效应。颐园小区东北侧商行小区成立自主更新委员会,历时14天,商行小区业主签约率达100%,腾空率100%。中心医院临街商铺61户,相继完成签约、腾空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拆除。
(记者 李怀苹 陈同磊 许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