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在行动 | @各位考生,警惕这些诈骗“套路”

本期栏目主持人 李玲

  日前,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致2022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提醒各位高考的考生务必提高警惕,严防电信网络诈骗。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平台公开自己的任何身份信息,彻底消除侥幸心理,去除心中贪念,时刻保持警惕心,就能有效预防自己上当受骗。同时,市公安局公布了几种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骗术或危害案例。

  “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补助金”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填报志愿指导”骗局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乘虚而入。

  刷单返利类诈骗

  2022年5月,小P在微信群内看到“固定底薪、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通过扫码加上客服,在客服诱导下下载某刷单APP。安装APP后,小P在APP内联系上“接待员”,由其指导做刷单任务。最初,“接待员”在小P完成评论任务后返了20元佣金到其支付宝账号。小P见佣金确实到账了,便根据对方的提示进入APP内任务大厅认购任务单。认购任务单需交纳相应的本金,交纳金额越高,返还佣金越高。先后完成了5单任务,认购本金100元至1000元不等,每次的佣金都返还至其APP账户,后由小P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中,到账速度很快,其进一步放松了警惕。随后,为了获得更多佣金,小P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复合任务单。此类任务需连续完成多单且中途不能退出,先后投入本金达11万元。但当小P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无法提现,便赶快联系“接待员”,对方告知其操作有误造成“卡单”,需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小P此时已觉察被骗,向对方索要本金时发现对方已删除联系方式,且APP已无法登录。

  警方提醒:刷单行为涉嫌违法,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

  2022年4月,张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对方告知张某购买的商品快递包裹丢失,现在可以进行理赔,并说出具体订单编号、订单时间及商品物流单号。张某信以为真,在其指导下添加为好友,并下载某云会议APP进行语音联系。张某按对方提示操作,在自己支付宝内透支了备用金所有额度,后将透支的钱款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对方承诺后期会将备用金和理赔金一起返还,并让张某继续下载网贷APP透支额度转账。张某不愿配合,随后发现对方已无法联系,从而发现被骗,共损失金额2.5万元。

  警方提醒: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

  涉疫情类(冒充公安)诈骗

  2022年4月,刘某某接到自称是市防疫中心的陌生电话,对方称要带其去强制隔离,因刘某某一个电话号码曾在3月16日扫描了某市某医院的行程码。刘某某表示自己没有去过外地,对方又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可帮其将电话转接到“某市公安局”。接通“某市公安局”电话后,一名自称“陈警官”的男子对刘某某进行询问,并告知刘某某账户涉嫌洗黑钱,让刘某某添加其QQ号码。随后,“陈警官”发给刘某某一个账号让其登录后,提交了银行卡号、密码等相关信息,并录制了人脸操作视频。在“陈警官”引导下,刘某某银行账户被分4次转走6万余元。发现银行账户资金被转走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遇到自称公安警察时不要慌,先告知家人或拨打110核实。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出售银行卡帮人转账 “跑分”犯罪

  学生朱某等六人利用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为线上犯罪团伙进行“转账”、“跑分”,进而非法牟利,后被公安机关查获,朱某等人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朱某等人已被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现在各类电信诈骗很多,骗子们为了逃避警方追查,往往利用他人的银行卡收转账。将银行卡或收款二维码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违法分子就有可能利用此卡犯罪,即使没有参与诈骗案的犯罪故意,但会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帮凶,一样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大学生兼职赚钱,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因为一时贪心,想赚快钱,很容易沦为犯罪分子的洗钱工具。警方在某大学城内抓获贩卖银行卡、微信号的王某等在校大学生7名。经查,王某等在QQ群内看到“招募大学生兼职办卡”字眼的广告后,因贪图小便宜,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去办理新手机卡、银行卡、注册微信号,之后将身份证复印件及以上三件套打包卖给收卡团伙。目前,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对于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手机卡、对公账户,涉嫌构成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碍信用卡管理罪等多个罪名,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个人将面临信用惩戒,5年内不能使用网银、手机转账等功能,仅可使用一张手机卡,在个人征信上留有污点,对个人及家庭产生重大影响,请慎重!一日卖卡,终身受限!

  交友裸聊诈骗

  姜某在家玩手机时,QQ上一名女子突然申请添加他为好友,姜某以为是熟人便同意了好友申请,很快对方发来视频聊天邀请,姜某接受后发现视频另一端是一名全裸女子,但对方并不在视频中说话,而是打字要求姜某与她裸聊。

  姜某没有抵住诱惑,按照对方要求将衣服脱掉,但不到一分钟后,这名女子结束了视频聊天,向姜某发送一个链接,要求下载其中的软件(实为木马软件,获取通讯录)继续裸聊,姜某下载后,打开软件没多久,对方则直接摊牌称,已经录制了姜某的不雅视频,并掌握了其通讯录中所有人的联系方式,要求姜某支付宝扫码转账500元。姜某称自己当时有些害怕,担心对方将不雅视频发送给亲友,于是按照要求扫码转账,但让姜某没有想到的是对方收款后,并没有收手,而是要求他继续转账2000元。最终被迫转账3万元。后来,想了又想还是报了警。

  警方提醒:要洁身自好。在使用各种聊天软件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因为不法分子也混迹其中。在遇到了裸聊等要求时,不要理会对方。

责任编辑:赵鹏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