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公安局垦利分局兴隆派出所:打造让群众信赖的“国”字招牌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市公安局垦利分局兴隆派出所创新实干、事争一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于守护平安、护航发展、造福人民的警务实践,努力书写辖区平安美丽幸福新篇章。

/

 “微警务”让社会治理更有力度

  兴隆街道城市社区、农村和工业园区交织,流动人口占实际人口的一半,社区情况复杂,群众需求多样。

  2011年,兴隆派出所成立之初,针对辖区企业多、管控难的问题,探索出了“十企联防”机制,通过大企业辐射小企业,加强警企联动,有效降低了辖区盗窃案件的发案率。

  近年来,兴隆派出所发挥民警挂任社区或农村党支部副书记机制优势,在“十企联防”基础上组建平安志愿团队,根据辖区企业、社区、农村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夜间2小时常态化巡防、发案后重点巡防、防范预警宣传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凝聚群防群治“微力量”。

  今年4月24日,兴隆派出所连续接到某小区5起盗窃电动车电瓶报警。得益于数据警务建设,兴隆派出所开展合成研判,第一时间调取案发现场及周边多处视频监控,迅速刻画出了两名嫌疑人的全程轨迹,并确认了嫌疑人身份及落脚地点,迅速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小案”不小办。兴隆派出所突出指挥室“智慧调度、视频管理、综合研判”“微勤务”,将辖区462路自建视频监控、511路社会面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实现辖区治安动态“一屏展示”、警情(案件)研判“一图作战”。他们推行现场勘查“微机制”,做强小案侦防队和视频侦查组,实行“刑侦技术民警+派出所技术员+技术辅警”现勘模式,小案勘查率、检材提取合格率均达100%。

  今年以来,辖区侵财类行政案件破案率达88.2%,70%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壹警务”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真是方便极了!”去年11月23日上午,辖区某企业负责人来到兴隆派出所服务大厅办理门牌号业务,顺手还处理了交通违章,省去了往返多个服务窗口的时间,对公安机关便民服务措施点赞。

  小小便利来源于兴隆派出所推行的“壹警务·有温度”品牌建设。他们围绕“一窗通办、一网直办、一流帮办”服务理念,在户籍窗口同步受理94项车驾管、出入境、治安审批等业务,户籍民警化身“全科警长”,为群众提供周到服务。

  “不用往别处跑,我这里就能办!”成为兴隆派出所的服务承诺。今年上半年,他们办理的非户籍类业务占比36.57%,这“多出”的1000余笔业务至少为每名办事群众节省了15分钟往返车驾管、出入境等服务窗口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居民,兴隆派出所与企业建立互信机制。企业员工办理居住证、无违法犯罪证明等业务,无需任何资料,企业联络员一个电话就能办完。在此基础上,他们筛选了21项高频业务作为突破点,分别梳理出社区类、村居类、企业类服务清单,设立驻企服务站点,为66家规模以上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订制了专属服务套餐,根据待拆迁村和集中居住村不同需求特点,推出16个村的专属服务套餐。

  今年2月份,辖区一名聋哑人来到兴隆派出所服务大厅,吃力地用手比划着,情绪非常激动。民警通过写字等方式与他交流,原来,这位居民最近正在网恋,从未见过面的“网恋对象”要向他借钱。他来派出所,是为了办理身份证,以便开通网上大额转账功能,给对方转钱。民警根据“网恋对象”提供的身份信息进行查询,证实其身份是假的,断定这是一起网络诈骗,便立即告知这名居民,制止他向对方转账。

  兴隆派出所以反诈宣传为重点,借助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拍摄发布安全防范视频,群众广泛点赞转发。针对辖区农村老年人多的特点,组织民警和警务助理走村串巷上门开展宣讲;在服务大厅配置VR沉浸式反诈体验区,配备反诈宣传车定期深入企业、社区、村庄开展反诈宣传……今年以来,辖区电诈发案下降69.3%。

  兴隆派出所还组建了覆盖辖区企业、网格员的微信群,解答群众咨询、提供服务,形成了网上工作的新阵地。

  一次,民警在微信群中了解到,辖区有两名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办理居住证。在与网格员对接后,民警上门办证,将居住证送到两位老人的手中。辖区还有位残障女孩,因身体原因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生活很困难。派出所民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和这名女孩结成对子,经常上门拜访,还为女孩的母亲介绍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为新起点,继续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真正做到高效服务、精准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垦利分局兴隆派出所所长郝雪诚说。

(记者 张佳松 通讯员 解朋龙 张冬莲)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