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牢记总书记嘱托 全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

  6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牢记殷切嘱托 勇担战略使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省黄三角农高区建设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黄三角农高区二级巡视员、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负责人罗守玉在发布会上表示,去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农高区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视察指导。从国家战略、基础研究、理念创新、技术突破、成果转化等5个方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盐碱地综合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大逻辑、大思路,把盐碱地综合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定位和高度,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发展盐碱地农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高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使命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为抓手,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完善发展思路,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平台体系打造、人才本土培养、应用场景创新、成果示范推广等各项举措,努力在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发展盐碱地生物农业方面作表率、走在前。

  树立新理念 编制新规划

  今年以来,农高区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转变育种观念为遵循,不断深化盐碱地农业理念创新,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向盐碱地农业融合渗透和广泛应用,推动盐碱地农业由单一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场景创新转变,由化学农业向生物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生态智慧农业转变。在这一系列理念转变的指导下,农高区编制了盐碱地农业科技专项发展规划,为把农高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高地、人才培养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提供指导和遵循。

  同时,农高区对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和要求,对正在规划建设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提标设计、扩建完善,进行功能研究和论证。在现有中试孵化、试验示范基地2个模块基础上,新增加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板块并制定了高标准扩建方案。

  开拓新思路 运用新举措

  罗守玉表示,农高区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以项目化管理为牵引,细化为一批项目,落实到一系列的经济、技术、生态指标上,落实到可验证、可量化、可考核的目标任务上来,重点是平台体系化、人才本地化、功能场景化、成果产业化。

  平台体系化指围绕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完善研发平台、中试研发、试验基地及产业化平台等各个环节,形成链条完整、功能齐备、覆盖各个技术领域和产业环节的体系化平台集群。在8个平台基础上,今年新建7个平台,这15个平台将初步形成国内唯一的基本覆盖盐碱地科技创新主要领域的平台体系。

  人才本地化是农高区的最大瓶颈制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高区一方面大力引、另一方面大力培,尽快实现人才本地化。充分发挥科学家队伍科研和教学双职能,赋予平台、基地、项目、企业等实训功能,把课堂设在平台上,把学校搬到大田里,形成培养本地化农业科研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体系和机制,创新应用职业人才“带徒弟”等培养模式,组建起1000人规模的结构合理、扎根盐碱地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团队。

  功能场景化是将新的技术、品种、生产装备和工具,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成果产业化是把成果的研发与商业转化同部署的共时性创新,主要是构建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通过项目带动,让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在平台上相互配对,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连接。下一步将不断探索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平台+企业+项目+产品”、“基地+企业+项目+产品”等孵化育成模式,推动更多成熟成果就地转化,更多团队在本土创新创业,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展现新作为 取得新成效

  罗守玉表示,半年来,农高区成绩斐然。

  农高区新建了盐碱地育种标准化鉴定、盐碱地生物资源与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雪花肉羊育种平台等3个填补空白的科研平台,以及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库、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盐碱地生物农业综合科研试验基地、智能农机公共测试等4个补短板强弱项的科研平台,基本满足了复杂的、多元化的科研条件需求。

  另外,在原有399名科研人员的基础上,新引进了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科院遗传所、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等14家高校院所30支科研团队275名科研人员,达到48家高校院所、98支团队、674名科研人员;与青岛农业大学正在共建盐碱地农业研究生基地,已取得首批招生指标,5年内师生人数争取达到1000人规模,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正在顺利推进。

  在土壤改良方面,研发试验了可用于大豆、苜蓿、马铃薯等作物的复合增产菌剂。在育种方面,已完成11种作物2个生命周期的育种加速,取得了冬性燕麦新品种(系)选育,取得苜蓿开花调节技术和专用授粉切叶蜂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在农机领域,取得了工业设计与中试示范生产和检测鉴定一体化的新模式和解决方案,为盐碱地农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据统计,农高区新搜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3000余份,达到2.1万份,已种植1.46万份。新培育了小麦、藜麦、燕麦、金银花4种耐盐碱作物6个品种(系)。农业农村部今年在农高区设立了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鉴定区域试验和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将汇集全国236个新品种(系)进行鉴定区域试验,171个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标志着农高区育种工作纳入国家管理范围,增强了新品种鉴定和示范推广上的主导性。

  罗守玉表示,下一步,农高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战略使命任务,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加压奋进、唯旗是夺,抓住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和盐碱地生物种业创新2个根本问题,努力实现盐碱土壤提质增效、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盐碱地特色产业培育3个关键性目标,全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