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广饶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今年,高标准农田每亩平均增产300余斤,让“丰收在望”变成了“仓满廪实”。
“丢粒非常少,就是说不压地,收得比较干净,你看,几乎是没有粒子,你看这些,随便拿、随便找,都是没有粒子的。”广饶县裕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海滨说。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三夏”农忙时节,在裕耕种植专业合作社金灿灿的高标准农田里,机声隆隆,8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在进行作业,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我们从南往北跨区作业,有8台联合收割机,都是最新款链条式的,主要以收割小麦、水稻等为主,这几台机器效率比较高,每小时能收10到12亩地,较轮式来说,链条式的不压地,农民种地很好种,而且机收减损率都在0.05%以下。”跨区作业机械队联络人张艳玲说。
看着自家700余亩的麦地里,一台台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金黄的麦子归入粮仓,孙海滨脸上洋溢着笑容。2021年,广饶县稻庄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中部2500亩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建设,裕耕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的土地恰好在建设范围内。
“咱这高标准农田一共在这里开发了522亩地,相比不在高标准农田的地块,增产的效果很明显,现在目测亩产能达到1300斤左右,普通地块亩产则在1000斤左右,这300斤按市场价1.5元计算,就相差450元,这500亩就差了15万。”孙海滨介绍。
小麦的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高标准农田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保障农业稳产增收的现代化、信息化设施一应俱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小麦收割完成以后,下一步准备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能多增收一季大豆,大豆大约亩产在二百五六十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3元左右,大约能够增收700多元。”孙海滨对下一步的种植信心满满。
近年来,广饶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本着引、蓄、灌、排、节并重,旱、涝、碱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基本农田重新规划调地划方,以“治水、通水、管水”为重点,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形成了完善的麻湾引黄工程体系、小清河预备河引河工程体系和井灌区的机井灌溉体系。截至目前,广饶县现有高标准农田54.3万亩。
(记者 张佳松 通讯员 刘云杰 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