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脱贫攻坚瓦吉瓦 三河村正走出大凉山!

  “办好了!李书记。‘雁阵工程’项目的资金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带头人洛古有格兴奋地给驻村第一书记李凯打电话,“大家就盼着这笔产业扶持金呢!”

  “雁阵工程”的资金,将用于帮扶三河村有养殖基础条件的农户扩大西门塔尔牛养殖规模,实现助农增收。

  好消息到来的日子,三岔河镇又迎来了一场春雪。大凉山的春天总是这样的,一场场春雪送走一季的冬,农忙的日子就到了。

  洛古有格开着车行驶在盘旋着的山村公路上,他要赶着把这个消息当面告诉村民,商量下一步的计划。轻轻摇下车窗,吸一口雪后清冷的空气,他看见了后视镜上映照进来的标语:“脱贫攻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习近平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四川凉山地区群众并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永远难忘那个特殊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我们。4年来,我们每一天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洛古有格说,三河村家家户户都在努力学技术、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创建绿色品牌,带领三河村发展得更好!”

  古朴的火塘,象征着彝家人生生不息的力量。

  “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在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向当地干部群众问需问计。围坐在村民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总书记与群众说着暖心话,谋划出了脱贫的路子。

  “去年6月2日,我以东西部协作挂职干部的身份来到了昭觉。”余姚驻昭觉工作队队长,昭觉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明明坦言,刚来时自己有些忐忑: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很重要,工作内容涉及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消费协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眼下适合三河村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到底是什么?

  赵明明和同事挨家挨户地走访,发现养牛、养猪一直都是三河村的传统产业,而且收益好。

  致富带头人洛古有格(右)在肉牛养殖场和村民一起劳作。人民网 朱虹摄

  “我们了解到,当地有致富带头人,也有比较成熟的养殖大户,那么,帮助其他有条件的村民扩大西门塔尔牛的养殖规模便是切实可行的。”为此,赵明明走访了村里的肉牛养殖大户,细化了扶持计划。

  “为有效形成可复制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机制,决定实施‘雁阵工程’。”赵明明说:“‘领头雁’确定为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带头人洛古有格。由他负责培养、帮扶村里有一定基础的养殖户扩大规模,从而促进特色养殖业发展,形成可复制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机制;再由‘雁阵工程’批量培养的身边致富带头人影响和带领周边群众,形成共同致富的共富模式;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共同富裕目标。”

  得知“雁阵工程”就快落地的消息时,作为首批致富带头人之一的吉斯尼格正在自家的养牛场里忙碌。

  “我现在的养牛技术还不成熟,还在努力学习。”为了弥补吉斯尼格的养殖技术短板,村上为他选择的牛出栏比较快,有效避开了当地牧草不足的周期,也能更快挣到钱。吉斯尼格说:“我有信心,能养好牛。”

  “农产品未来的销路大家也不担心。通过东西部协作,将直接实现订单式输出,这是村民创业增收的保障。”经过几年发展,洛古有格坚持走生态种植养殖业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来开拓市场。他充满信心地说:“特色产业让村民富起来后,我们还要创建绿色品牌,带领三河村发展得更好!”

  “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彝族乡亲们自信地走出去了!”

  河南省周口市的气候和家乡三河村差得很远,两地相距1200多公里,很多生活细节都不同,但多次外出务工的洛古尼古已经可以习惯异乡的生活。

  “收益比较好,去年我们两口子收入有八九万元。”春节过后,三河村村民洛古尼古就和妻子出门打工,今年他们还是去河南的农业产业园区拔萝卜。

  讲起三河村的变化,透过电话,洛古尼古喜悦的心情也没能藏住。“蛮好的,大家现在都要学技术出去打工。挣了钱,就想着供孩子们读书,给家里用。”他笑着说,想要过上好日子,就要更勤快。

  “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通过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三河村开出的良方。

  “我们探索了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产业发展模式。短期就包括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说,过去几年,劳务输出已成为当地群众稳增收的“铁杆庄稼”,不管是就近务工还是外出务工,村民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有了一技之长,他们才真正有内生动力去致富。”

  2021年,按照中央和省委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部署安排,浙江省宁波市与凉山州确立东西部协作关系,其中余姚与昭觉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首批专项劳务输出,在同年6月就已经实现。

  村民在卫生院排队做健康体检。人民网 王洪江摄

  “现在,他们知道有文化、讲卫生才能过上好日子。所有外出务工的人都主动来找我们进行健康咨询,还要做健康体检,健康意识越来越好!以前,村民生病了都不来医院看,总以为是有鬼附身,在家‘搞迷信’。”某色尔呷是土生土长的大凉山人,也是三岔河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讲起曾经穷苦落后的日子,她有些难过。

  “现在好了。总书记一直牵挂着的彝族群众,我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三岔河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也改善了,可以为外出务工的人提供健康体检。”某色尔呷开心地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彝族乡亲们自信地走出去了!”

  “和乡亲们一起,携手让三河村走出大凉山!”

  在三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青瓦黄墙的新居错落有致,格外漂亮。告别昔日的土坯房,乡亲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随着基础条件改善,乡村旅游也可以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语重心长,“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说,立足资源禀赋,三河村已经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打造了红色教育主题旅游线路。

  西昌天立学校的初中生走进三河村开展研学。董明星摄

  今年3月,四川立行研学带领西昌天立学校的初中生走进三河村。学生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村子里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三河村开展研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堂农业教育课,也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孩子们深入实地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激发他们将来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识。”四川立行研学总经理陶毅认为,通过研学和活动宣传,能够让更多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并关注到三河村,为三河村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

  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表示,今年3月,和生态农企合作后,村上的游客接待能力提升了,“村上将陆续开发彝族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建设民宿酒店、商铺、彝家乐等经营设施,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吸引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帮助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目前的主要责任是运营好村上的酒店、游客接待中心等,吸引更多的人来三河村旅游,了解彝族文化,购买特色产品。”凉山州大农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帅说,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希望将来能吸引年轻人一起参与到三河村的建设中。

  “今年也会邀请更多的浙江客商来三河村、来凉山,旅游、投资。”在昭觉县工作快一年了的赵明明,来时的忐忑在一天天的工作中变少了,与当地干部群众开怀大笑的次数变多了,和乡亲们一起努力的信心更足了。他说:“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会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和乡亲们一起,携手让三河村走出大凉山!”

(朱虹 王洪江)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