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将提供城乡公益性岗位1万个

  日前,记者从全市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在省下达2022年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的基础上,增加23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今年我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将达到10000个。

  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就业优先政策,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工作举措。“十四五”期间,全省创设12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2022年省分配我市岗位开发计划7700个,其中,城镇公益性岗位22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5500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要求把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牢牢抓在手上,并将其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兜牢民生底线、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经深入调查研究,我市在省下达给我市2022年开发计划的基础上,增加23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黄河滩区迁建村(社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等。

  从岗位设置来看,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零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4555”(城镇女性45周岁、男性55周岁以上人员至法定退休年龄)两类失业人员,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乡村“贫”(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弱”(低收入人口)、“残”(残疾人)、“老”(45—65周岁人员)四类人员。从岗位安置重点来看,主要是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等群体。

  我市将坚决扛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在东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目标结合起来,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鲜明导向,聚焦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所需所盼,聚焦村(社区)五类公共事务,聚焦省市确定的重点开发领域,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坚持区域统筹,科学设置工作岗位,严格岗位聘用,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服务管理质效,进一步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力争一季度圆满完成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任务,尽早释放政策红利,向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 张佳松)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