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来了,这些习俗你还记得吗?

  小年的来历

  民间开始过小年,是从宋代开始。但是那时候的小年不是腊月二十三,只是有这个叫法而已。宋代文天祥《二十四日》诗中写道“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其中的春节是指立春,写诗的那一年,立春是腊月二十六,所以前三日是腊月二十四,从题目中也能看出是腊月二十四。有文献记载,清代开始,有的地方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其实,哪一天过小年,也是当地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习惯。北方一般是按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一些地区则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记载。小年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爷”也被称为“司命菩萨”“灶神”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并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祭灶”,祭灶时要陈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糖瓜,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后嘴被糖粘住,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不向玉帝说坏话,免生是非。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则叫作“接灶”。

  小年的习俗

  祭灶王、吃糖瓜

  “二十三,灶上天”。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习俗是送灶王爷。灶王爷画像从除夕一直贴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要送灶王爷上西天。

  做法就是将灶王爷画像烧掉,为了让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就用麦芽糖封他的嘴,用酒收买他的心。“二十三,糖瓜粘”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演化成了吃糖的习俗,现在仍然保留。

  扫尘土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扫尘土时,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扫尘土习俗与灶神也有关系。趁着腊月二十三,灶神上天,人们就把灶膛打扫干净,等到灶神大年三十回来,看到灶膛里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贴上自己的新画像,自然十分高兴。

  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

  备年货

  小年后再有一周过年,时间很紧张,许多人忙着备年货。许多人会买瓜子、花生、坚果、糖果、水果干等零食,准备大年初一拜年和之后亲戚串门的时候使用。

  也会买一些准备年夜饭、亲戚串门的食物,像各种鸡鸭鱼肉等,过年一般要吃得丰盛一些。

  包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的形状又像元宝,更加显得寓意深刻。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美食。

(黄河口晚刊记者 整理)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