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数字赋能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山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应用场景协同创新,构建智慧便民数字社会。

  这几天,到平原县人民医院定期产检的崔笑笑享受到了一项新服务,挂号、检查、化验不再像以往那样,每个环节都得去交一次费。解决就诊过程中多次缴费、医疗报销多次跑腿等“看病难”问题的,是德州市“城市大脑”。

  德州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心主任马瑞良说:“德州‘城市大脑’‘舒心就医’场景,利用大数据手段融合了社会信用体系、医疗就诊体系、医保结算体系,实现了‘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就医新模式。”

  在就医新场景里,患者可通过客户端注册,获得600至1000元初始授信额度,就诊中间信用额度自动扣除。就诊结束后,系统自动核对账单,直接扣除医保报销费用、商业保险二次报销费用等,剩余自费部分患者只需72小时内线上还款即可。

  让市民享受可感知、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活服务,德州市梳理出涉及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几十个应用场景需求,加快建设“城市大脑”。

  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大数据局局长陈晓强说:“德州的城市大脑主要就是为城市治理、人民群众的生活起居提供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在已有碎片化(大数据)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系统化的新型智慧城市。”

  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各领域智慧化、数字化转型,聊城市高新区新上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整合政务服务和智慧监管等功能,主管部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三方可实时线上互动。

  截至目前,聚焦医疗、社区、政务服务等,山东各级各部门推出了95类智慧应用场景,400多个新型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投资总金额超过93亿元。济南、德州、聊城等6市已建成“城市大脑”,今年年底前全省16市将全部建成。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越男说:“积极发挥大数据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中的基础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