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支撑。凭借着良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以打造环渤海现代特色渔业强市为目标,将现代渔业作为实施“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稳规模、补短板、延链条、强科技,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市渔业增养殖面积170万亩,预计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2万吨、产值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5%,增速均居全省沿海地市前列。
科学规划、创新引领
渔业新动能持续释放
我市立足渔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强化陆海统筹、协同发展,制订出台了《东营市沿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东营市推进现代高效渔业发展攻坚方案》《关于加快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一带两湾三高地”空间布局;强化项目招引,成功招引了通威、正大、牧渔归等一批现代渔业龙头企业,去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亿多元,引进项目18个,总投资30多亿元。
同时,我市立足科技支撑,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共建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围绕淡水鱼、滩涂贝类等产业,建设桂建芳院士工作站、“海生·河口”等重点科研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建成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先后引进了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
为加快培育壮大渔业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试点,首次在广利河、溢洪河等入海河流水系开展“放贝养水”活动,累计底播淡水三角帆蚌200万只,进一步改善水质环境;创新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气象指数保险试点,累计投保面积1万余亩,提高了大闸蟹养殖户应对风险能力;在全省率先开展毛虾专项捕捞试点,渔民捕捞积极性大幅提升。
聚力转型、攻坚突破
渔业提质增效显著
我市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农村经济基础产业、蓝色经济区主导产业和海洋战略性产业来培育,着力在突破水产种业、做优高效渔业、推进重点项目、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力突破水产种业。在全省率先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推进解决苗种“卡脖子”问题。黄河口大闸蟹联合育种基地33个科研池塘建成投用,南美白对虾育苗突破300亿尾,耐高温、生长快、高抗逆海参新品种“华春1号”上报农业农村部,成为全市首个自主选育水产新品种。
全力做优高效渔业。坚持控量提质,黄河口大闸蟹面积控制在9万亩,产量突破6500吨,6000亩大闸蟹养殖循环节水试点工程顺利实施。海参面积稳定在17万亩,年产鲜参1万吨;推广渔光互补养殖模式,有效提升了海参安全度夏水平。对虾池塘养殖面积发展到40万亩,工厂化车间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产量达4万吨,探索引进小棚养虾新模式,300万平方米温室养虾棚顺利投产,东营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厂化养虾基地。其中,我市引进正大1000吨大虾养殖项目,培育了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对虾养殖模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使用,在国内外水产养殖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扎实推进重点渔业项目建设,2021年实施了昊华、阔海、中朗、海兴农等23个产业项目,培育渔业发展新引擎。
通威东营渔光一体生态园区。
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广袤的黄河三角洲、丰富的海洋资源、广阔的滩涂空间,为发展底播型海洋牧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充分发挥适宜文蛤、菲律宾蛤仔等贝类品种底播增殖优势,逐年加大高值贝类底播面积,投苗比例达到海洋牧场总面积的40%,推动海洋牧场亩均效益提高15%,形成了底播型海洋生态牧场建设的“东营模式”。目前,全市海洋牧场确权海域面积达到27.4万亩,建成2座海洋牧场多功能综合平台,其中,康华海洋牧场为全省渤海湾区域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成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30万立方米,重点开展许氏平鲉、花鲈等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和黑鲷、河豚鱼、黄条鰤等名优品种养殖试验。
补链强链、优化结构
渔业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水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惠泽大闸蟹精深加工项目生产线试运行,年加工能力达到50吨;海盛渔业合作社成功引进对虾单冻漂烫生产线,开发脆虾、单冻漂烫对虾等风味产品;景明水产冷链物流及低温仓储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市水产品物流仓储能力得到提升。
水产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积极扩大电商销售规模,目前,黄河口大闸蟹网上销售比例已占到30%左右,随着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网上销售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重点支持渔业龙头企业与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黄河口大闸蟹公司、景明公司入选全省60家重点培育电商企业。积极与顺丰、邮政、京东、德邦等快递企业对接,在大闸蟹销售旺季,成立专业服务团队,设计专用包装纸箱,安排专车直发,降低寄递费用,提高寄递时效。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发送网上订单52万件,单日最高发送1.5万件,平均单价约30元/件。
水产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大力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去年以来新增“三品一标”产品36个,增速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三品一标”面积达132.3万亩,占全市增养殖面积的75%;现有地标认证产品2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9个,无公害产品87个。不断扩大黄河口名优水产品影响力,通和文蛤等9个水产品品牌入选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黄河口大闸蟹蝉联“中国十大名蟹”,入选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26.12亿元。今年8月份,黄河口大闸蟹地标保护典型案例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水产品案例上报农业农村部。
……
乘着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的东风,我市将继续精心谋划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以推进“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聚焦短板,突出重点,加快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聚力打造环渤海现代特色渔业强市。
聚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黄河口大闸蟹、刺参、对虾等种业项目,打造北方优质水产苗种供应基地。加快推动大闸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施牧渔归、阔海、正大等重点项目,扩大工厂化车间、温室大棚等养殖规模,发展现代高效渔业。
着力推进渔业三产融合。重点支持惠泽公司、海盛合作社开发虾蟹深加工产品。深入实施渔业品牌提升工程,综合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线上营销,提升黄河口名优水产品市场影响力。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建设,组建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在东营落地转化。依托院士工作站、“海生·河口”等科研平台,强化科技创新,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海上粮仓起,扬帆正当时。我市正挥动如椽巨笔书写着“渔业腾飞”的崭新篇章。
(记者 衣笠玮 通讯员 杨玉艳 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