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赋能垦利区强村富民路越走越宽

  夏日炎炎,当绵延不断的雨水落下的时候,垦利区垦利街道七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升华正面带笑容的,带着全村村民谋发展、增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大米加工厂、城里城外研学基地收益良好,远处的稻田里禾苗也在仰头迎接着雨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七村守正创新,坚持游中学,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新地标,借力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课堂由会议室搬到村党史馆、村民俗馆,将移民文化、黄河文化等与党史相结合,让党员群众更直观、深刻的学习党史。借力“唤耳”宣讲,定期通过小喇叭播放党史知识,开设“老李有理”讲党史,让党史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借力城里城外研学基地,开设党史场景扮演等团建、党建课程,让党史学习教育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

  从党员到群众,从老人到孩子,“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在游中学的同时,更突出学中干,凝聚起七村强村富民的强大力量,开创 “我为群众办实事” 乡村振兴新局面。“”水稻是我们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单打独斗不是长久之计,在征求村民意见后,村‘两委’定下了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农业新业态的思路,投资80余万元成立生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96万元建起“优质高效水稻科技生态示范园”,形成种产供销于一体的高效产业链条。”董升华介绍说。目前,七村不仅打响了“入海口”大米有机品牌,仅通过合股联营实现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人均收入达到19000余元,还打造了粜米市场一条街,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开通直播带货平台,带活具有七村特色文化标识的罗氏烧鸡、铁艺制作等优质产品,走村了突出地域特色、产业优势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了解,垦利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党群连心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出实招、做实事,抓服务、做表率,促联动、解难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赋能促进党群连心、产业发展、致富振兴,强村富民路更是越走越宽阔。

  在垦利区胜坨镇皇殿村组织村委、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之后,更是发展信心十足。“皇殿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十分薄弱,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也十分困难。”胜坨镇皇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红军说道,“听到总书记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时,我真的是很振奋。皇殿村脱掉‘薄弱村’的帽子不容易。”

  如今,皇殿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香菇产业,党员群众凝心聚力,积极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干事创业热情。目前,项目投资359万元,18个香菇大棚已经开始量产,预计年产量5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香菇大棚管理、采摘雇佣人工辐射了周边十几个村庄的村民,每年能够为村民增收劳动报酬不低于30万元。

  在依托香菇产业发展解决了村庄“没钱办事”的难题后,皇殿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学党史办实事”活动,聚焦群众的烦心事和揪心事,积极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开展村庄公益事业,正在策划实施老村改造工程。同时,该村还成立了胜坨镇香菇种植项目党建联合体,强化项目辐射带动,吸纳花台、胥家、寿合3个经济薄弱村加入,每村领办一个产业大棚,通过组织联动、产业联建、以强带弱,实现抱团致富。

  播种的希望到秋天就会收获,走在垦利区的乡村道路上,一座座产业大棚、一片片稻田秧苗、一方方养殖池塘清晰可见,这场双向奔赴的希望,会是垦利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未来。(王娜)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