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实干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东营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履职掠影

  东营区

  立足本职担使命 履职尽责促发展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营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东营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职能优势和工作优势,用心用情做好人大工作,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抗击疫情、服务发展大局、注重民生关切、激发代表活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助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制发致全区人大代表的倡议书,及时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全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批准区级财政预算,预算调整方案,为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成立人大机关抗疫工作队,52名机关党员干部不惧风雨,下沉社区防控值守、督导企业复工复产。驻东营区各级人大代表迅速投入抗击疫情斗争中,捐款捐物300余万元,200多名代表直接战斗在防疫指挥、医疗救治、基层防疫等抗疫一线,涌现出一批抗疫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全面履职尽责,全力助推东营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复工复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和稳就业等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十三五”规划完成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扎实开展全区“项目建设”“双招双引”两项重点工作和“湿地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四个三年行动计划督查调研,支持区政府积极应对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十三五”规划收官战,共同推动全区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在全省首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绩效“人大监督+第三方评价”制度,重点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中心城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等3个重大项目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价,从全新视角检视预算管理,有效增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绩效监督效力和评价公信力,此项工作得到上级人大的充分肯定,主要做法已在全市推广。首次对区检察院8名员额检察官进行履职评议,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开展自评等方式,详细了解被评议对象履职情况,客观公正给予评价,整个评议程序做到严谨、规范,为深化依法治区,促进公平正义,加快建设“创新之区、活力之区、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强化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按照“八有三上墙”的要求,高标准改造提升36处人大代表工作站,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已进站开展活动1800人次。坚持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评议和执法检查400余人次,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6人次。认真落实“三联”制度,深入开展“代表走访月”活动,联系走访各级人大代表267人次,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建议,及时转交“一府两院”办理,一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对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代表所提的96件意见建议和11项常委会审议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代表满意率达到100%。不断规范和深化街道议政会建设,在全面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健全议政会组织架构、完善议政代表选聘机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程序和工作机制,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东营区方案”。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实地观摩了该区街道议政会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开局之年,东营区人大常委会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全力推动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贡献人大的力量。

(杨德峰 刘强)

/

  河口区

  搭建履职平台 发挥代表作用

  近年来,河口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代表机关”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思路举措,持续深化“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效促进了代表作用发挥,实现了新时期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人大代表工作站参与接待的人大代表1000余人次,接待联系选民3500余人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724件,办结693件,办结率为95.7%,一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深化代表工作站建设实践,夯实联系群众主渠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本着“便于代表开展活动、便于代表联系选民、便于代表发挥作用”的原则,在镇街驻地、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油田单位4个层面,布局建设了27处人大代表工作站,实现了人大代表工作站的镇街全覆盖、选区全覆盖、代表联系选民全覆盖。按照“地域划分、就近方便、专业搭配、能力组合”的原则,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科学分组,混合搭配,每个人大代表工作站编入7—14名不等的人大代表,形成了“三级配合、上下贯通、各负其责、全面发力”的运行机制,较好地满足了代表依法履职和选民(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需要。制定接待群众、联系选民、问题处置、学习培训等10余项制度,有效解决了“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保证人大代表工作站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规范工作站管理运行,激发代表工作新动能。抓好人大代表工作站管理运行是关键。固定每月10日为“选民接待日”,每次安排2—3名驻站代表面对面接待选民,听取群众意见,对于选民反映的问题,人大代表能够及时答复的,当场办理答复。对于一时难以答复的,分层办理:属镇街范围之内的事项,由其相关站所负责办理;属区政府范围之内的事项,由区政府办公室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属市政府范围之内的事项,由市人大代表以建议形式上报办理。同时,实施“谁收集、谁办理、谁答复”首问负责制,坚持一办到底,坚持100%答复,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弥补代表在专业领域、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不足,聘请民政、公安、交通、住建等20余个部门单位业务骨干和3名律师组建成立专业咨询员队伍,有效增强了“选民接待日”活动实效。

  三、探索“代表工作站+”,谋求为民服务高质效。充分发挥各工作站的创新积极性,大力推进“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拓展领域,延伸触角,密切了代表同群众的联系。结合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实施“代表工作站+网格员”,建立代表联系网格员和网格员向工作站反映问题机制,真正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村庄。有的工作站推进“代表工作站+党支部”“代表工作站+楼长”“代表工作站+志愿者服务队”等,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楼长扎根基层、熟悉基层的优势;还有的探索实施“代表工作站+N”模式,在油田前线、厂矿社区建设代表工作站分站,做到哪里有需求,代表工作站就延伸建设到哪里,真正做到了联系选民、服务选民的全覆盖。每季度组织代表走出工作站、走向选区,开展活动,履行职责,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问题,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推动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有的代表工作站立足代表不同的行业优势,积极开展“心系百姓、服务群众”等专题活动,从而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崔友朋)

/

  垦利区

  坚守初心担使命 躬身履职为人民

  一叶荣华春秋意,年月回首总思量。刚刚过去的2020年,垦利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中心工作、聚情民生关切、聚合代表力量,守正创新、奋勇争先,依法履职、笃实前行,向垦利人民交出了一份浓墨重彩的履职答卷。

  与党委同向,服务大局务实担当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议大事、促发展。首次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在区人代会上票决通过24项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了党委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年内两次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全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每季度配合市人大围绕市委确定的两项“重点工作”和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督查调研,力促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靠前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抗疫指挥调度、复工复产督导等工作,为全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贡献了人大力量。

  与人民同心,依法监督步履铿锵

  恪守人大监督的政治定位、法律定位,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开展监督,力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剑指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督促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垦利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四梁八柱”。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弱有所扶、学有所教、食有所安、病有所医、农有所耕,将监督视角对准残疾人保障法、传染病防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贯彻实施情况,专题调查全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医疗保障等工作情况,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问题、开处方,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选取河湖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海洋强省战略实施等情况开展监督,用法治的力量守护生态。大力支持法检“两院”深化司法实践,听取审议法检“两院”年度重点工作,严肃开展部门工作评议,保障公正司法、为民司法。主动引领法治建设新常态,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广泛组织纪念“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活动,着力营造全民守法、厉行法治的社会氛围。

  与代表同行,履职载体出彩出新

  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代表工作实现了有主题引领、有平台支撑、有活动抓手、有机制保障。搭建立体履职平台,线上启用人大代表工作网络平台,代表学习交流、提交建议、履职登记实现“一网通办”;线下建成32处人大代表工作站,8月份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率先进站,接待选民2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创新推出“十百千万”工程和“履职尽责、为民解忧”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大集听民生、社区汇民意”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畅通了服务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探索实行居民代表议政会制度,垦利街道、兴隆街道均成功召开第一次居民议政会会议,实践出了一条发展共商、民生共议、难题共解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严把建议质量关、督办关,评选出8件优秀代表建议、6个办理建议先进单位,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的87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2021年,我们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面对党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依法治国的新任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垦利人大将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奋斗书写华章,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担当,向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进军!

(吴婧)

/

  广饶县

  聚焦“民生首尾” 彰显人大担当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各级施政之所向,更是民生之所系。广饶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精准发力,紧扣民生关切,推动“一老一小”工作不断提质增效,走进群众心坎,迈上新台阶。

  关爱银发 岁月安康

  广饶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7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3%,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广饶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县情实际,利用调研视察、走访群众等形式,助力养老服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调研开路摸清现状。着眼回应群众关切,广饶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到各镇街敬老院、广饶街道老年人养护中心、中康康复医疗养老中心、东营正骨医院老年康复护理院等15家养老机构,看现场、找问题,摸情况、寻对策,为发现不足、提升弱项,更加有效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监督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专项视察直面问题。广饶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组织30余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开展全县养老服务专项视察,实地察看现场,听取县政府汇报,深入交流讨论,直面问题不遮不掩,提出建议实实在在,针对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规划布局不合理等4方面,指出具体问题11条,提出建议12项,形成专项报告转县政府办理落实。

  督促落实促进提升。广饶县人大常委会强化跟踪监督,综合运用各种法定监督手段,督促县政府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发展管理模式,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目前,全县已建有农村幸福院62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处、公办敬老院8处、民办养老机构4处、公立医院办养老机构2处,正在建设中高端养老机构2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处,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托起希望 呵护成长

  幼儿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二孩”政策的放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广饶县人大常委会把握工作着力点,持续监督发力,推动满足幼儿享受更高质量教育需求。

  规划引领、精准布局。广饶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组织学前教育专题调研,督促县政府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统筹居民房产、外来人员、新生幼儿等数据,科学测算入学生源数量。同时,兼顾农村适龄儿童和外来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合理划定城区中小学招生范围,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遵循。

  多元参与、增加供给。在广饶县人大常委会的跟踪推进下,县政府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控、金融税费支持等8项重点任务,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同时,围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优质普惠幼儿园,提供更多优质普惠学位,缓解就学压力;加大城乡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发挥重点学校辐射作用,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

  创新机制、强化师资。办好幼儿教育,优化师资是关键。广饶县人大常委会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调研为抓手,督促县政府在创新机制办法、优化师资配置上下功夫。一是提前制定招聘方案,抢占招聘先机,争取更多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招聘录用、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逐步为公立幼儿园配备专业卫生保健人员,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三是建立教师储备机制,根据全县幼儿出生人数变化,按峰值适当增加招聘人数,按照“边储备、边培养、边使用”模式,形成教师储备长效机制。

  在广饶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助力下,在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93所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类别园,创建率达到91.2%以上,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分别达到99%、94%以上。

  “一老一小”是民生首尾,关系千家万户。广饶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从两头入手,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织密民生保障网,推动“一老一小”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增进民生福祉发出人大声音、作出人大贡献。

(赵连江 杨磊磊 初路阳)

/

  利津县

  创新机制构筑平台 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一年来,利津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代表、服务群众”理念,立足人大职能,从群众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施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实现民生实事项目“由人民作主”。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是政府在广泛征集群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备选项目,经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票决确定正式项目,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监督的制度。为做好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筛选论证,确保普惠性、可行性,利津县人大常委会督促县政府“俯下身子听民生”,深入群众广泛征求建议68条,并从中选择了部分惠及面广、群众获得感强的项目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按10%-20%的差额比例投票确定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利津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160名县人大代表通过投票的方式,从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选出了12件利津县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让民生实事项目从“为人民作主”转变为“由人民作主”。之后,常委会通过“三议两评”的方式监督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群众受益、让代表满意。

  二、建立街道居民代表议政会制度,激活基层人大的“神经末梢”。利津县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街道居民代表议政会建设,解决街道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代表的问题,补齐了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短板”。实施过程中,参照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确定议政会代表的名额,按照组织推荐、党工委评审把关、张榜公示、村(居)民代表讨论通过等程序,推选出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议政会代表。议政会代表产生后,所辖的两个街道参照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程序分别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居民代表议政会,通过了议政会议事规则、听取了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投票表决了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同时,街道人大工委通过组织议政会代表听取报告、开展调研、组织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以及民意测评等方式,对街道办事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三、推进代表工作站建设,打通联系服务选民“最后一公里”。代表工作站是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联系选民和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站点。2017年换届后,利津县人大常委会即对代表工作站建设作出部署,在全县进行试点建设代表工作站;2019年确定为代表工作站建设年,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建设代表工作站;2020年确定为代表工作站提升年,对代表工作站进行改造提升。建设过程中,按照“抓严标准、抓牢制度、抓细部署”的要求,合理布局代表工作站,加强代表工作站软、硬件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保障了代表工作站的规范运行。一年中,全县29个代表工作站,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站值班642人次,接待选民、群众1064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26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42件,在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薄其伟 杨玉玺)

责任编辑: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