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来了!山东部分地区重点人群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新华社济南1月3日电(记者杨文、闫祥岭)“不要紧张,如果打针出现了疼痛、触痛、红肿、瘙痒、发热等,一般不用特殊处理……”1月3日下午,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路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正在向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疫情对出国工作影响很大。今天打上了疫苗,心里踏实多了。”在乌干达从事家具贸易的兰山区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下午来接种新冠疫苗的有12人。医务人员按照要求,对接种者进行体温测量、填表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接种前的准备工作;询问身体健康状况和有无接种禁忌症后,医务人员发放接种新冠疫苗凭证。成功接种疫苗后,王先生告诉记者,要在接种点留观30余分钟。

  连日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已经对重点人员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兰山区疾控中心主任张庆吉说,从2020年12月23日开始,兰山区就对涉及进口冷链物品运输和装卸人员等进行接种,目前接种对象主要为出国工作学习人员,“下一步将对医疗卫生机构等部分重点人员进行接种。”

  郯城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郯城县第一批接种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485人,接种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9人;目前储备疫苗1200支,计划接种医务人员和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

  医务人员告诉记者,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确保一疫苗一条码,严格落实疫苗接种相关规定,并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由2名经培训合格的资深临床医生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快速识别和处理,并配备足够的抢救药品和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山东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分析,科学研判,形成一整套疫苗接种方案预案体系,同步制定免疫接种、新增接种单位设置、临时接种点设置、接种信息登记报告、疫苗分配储运、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接种培训、医疗救治、舆论宣传引导等9个方案,明确各级各单位职责任务,细化完善疫苗接种全链条管理要求、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据了解,山东省按照城乡分开、口岸城市优先的原则,根据感染风险不同,分人群、分阶段,规范有序开展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1月2日,全省新冠病毒疫苗已接种208962剂次,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目前,山东省16个地级市均已顺利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第一阶段的全省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已基本完成首针接种。

责任编辑:张馨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