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开展企业职工“家门口”技能培训 铺宽就业路

  企业职工培训列入了“2020年全市民生实事”,成立开放式办学、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的“渤海工匠学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多部门联合培训实训,策划实施了“鲁菜师傅”高技能人才系列培训……

  截至今年9月份,我市共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25878人(不含线上培训人数),完成省定任务的96%,其中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10803人,企业职工11387人;已拨付培训补贴1627万元,其中使用专账资金1609万元。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起大培训格局

  我市先后印发了一系列培训配套文件,为提高培训层次、质量和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实行培训工作“周调度”制度,为保证培训落实提供了健全的工作机制。同时,由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构建起“大培训”工作机制。

  目前,市、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应急部门举办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班27期868人,联合住建部门举办建筑专题培训班4期205人,联合农业部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5期146人,联合工信部门举办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2期61人。近期,将联合残联举办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联合邮政部门举办快递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

  通过与部门联合举办专题培训,不仅扩大了培训项目和参训对象范围,而且改变了过去技能培训工作主要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和运用各部门资源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创建工匠学院 提升培训供给能力

  为了能够对职业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能力,我市大胆创新,依托东营市技师学院成立了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渤海工匠学院,填补了我市企业在职职工高端培养平台的空白。

  渤海工匠学院打破了以往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全市职业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将教学地点灵活安排到厂房车间、实训基地和各类院校,亦工亦学、以工为主,实现理论实践“双收获”、培训生产“两不误”。7月份学院成立以来,已举办系列专题培训班16期,培训企业技能人才727人。渤海工匠学院被列为全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项目,《工人日报》头版介绍了工匠学院情况。

  突出培训特色 大力开展项目制培训

  为了让职业技能培训更符合地域特色,我市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开展企业定制化培训,先后组织实施了威玛石油钻具公司技改项目培训、华泰化工集团离子膜烧碱技改项目培训等系列专题培训,为本地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打造山东特色品牌、东营特色品牌,开展“鲁菜师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目前,已举办“鲁菜师傅”培训班3期131人。近期,举办了首期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口烧鸡制作)培训班。

  立足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我市探索围绕新技术新业态开展培训。为推进实施东营市“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走出去”在淄博莱茵科斯特双跨培训中心举办了两期智能制造骨干技术人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本地化的智能制造工程师,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在大闸蟹养殖、农作物种植、林果种植、蔬菜种植、蒲草编织、带货直播等行业领域开展一系列实用性人才培养,为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扎实推进“双招双引”重点工作,开展“就选东营”大学生素质提升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吸引更多大学生人才优先选择到东营就业。面向国瓷材料公司举办了全市首场“就选东营”大学生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应届高校毕业生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6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达60%。

  探索培训模式 促进培训扩面提速

  “互联网+职业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我市鼓励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两后生”、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探索开展实时远程视频培训,采用主会场网络直播、学员分会场视频参与的方式,指导蓝海集团开展餐饮服务人员线上技能提升培训52人。目前全市已有9776人次参加线上培训,为符合条件的674人发放培训补贴2.96万元、生活费补贴7.64万元。

  “政企共育”培训,采取人社部门主办、骨干企业承办模式,由企业自主确定培训内容、设计课程、聘请师资,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今年以来已指导国瓷材料公司、中海石油公司、垦利石化集团等公司组织了系列专题培训,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以工代训”,提高企业培训能力。我市扩大“以工代训”人员范围,明确补贴申领流程和标准,通过“政策找企业”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工作,助推企业提升用工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9家企业3281名职工申请以工代训补贴,已拨付资金210.2万元。

(记者 李玲 通讯员 高士友)

责任编辑:刘洁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