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流丨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画卷

  住进新房子、吃上旅游饭、作别“空壳村”,行走黄河看变化——

  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画卷

  滩区迁建让群众圆梦安居,民宿产业助力村民致富,农旅融合让“空壳村”焕发生机,民生连着民心,一项项民生实事,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也让幸福的底色更亮丽。

  搬离“水窝子”,住进新楼房

  走进菏泽市牡丹区郝寨新村,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水泥硬化路面干净整洁,村民们正在家门口翻晒新收的玉米,一派繁忙景象。

  村会计陈培信说,这是政府给他们盖的新家,现在已经住了快两年了,村民们都很满意。

  据了解,郝寨村旧址距离黄河主河道最近处只有50米,村民们经历过多次黄河涨水,一直期盼着能在滩区外建个安稳的家。

  2017年10月开工的郝寨新村工程成了村民们的希望,新村建在黄河大堤之外。2019年搬迁完成,村民们终于不再为黄河涨水而烦恼了。

  据了解,郝寨新村是我省全面启动滩区迁建以来,第一个实现搬迁入住的外迁安置社区,共安置224户901人,建设安置楼房14栋,共设计5种户型。其中120、140、160平方米三种户型的设计为“4+1”复式院落,每户两层。80平方米和40平方米两种户型为两层结构,前后各一院落,便于储存和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59岁的村民陈永记家有5口人,选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是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配有四个卧室,两个卫生间。住起来绰绰有余。他说:“新房又宽敞,又明亮,我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昔日“空壳村”,今日“网红寨”

  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贾堌堆村以前是个偏远、闭塞的小村庄。村里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很多房屋废弃成了无人居住的空宅,村子也变成了一个“空壳村”。

  2016年,大路口乡整合包括贾堌堆村在内的周围四个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路口乡副乡长赵性耕引着记者来到民宿区。赵性耕说,这里以前都是废弃的住宅,户主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在征得户主同意后,村里协调旅游公司出钱免费对这些住宅进行重建、修葺,产权不变,旅游公司获得住宅10年使用权,10年期满后,使用权归还户主。通过这种方式,目前已改造了12所老旧住宅,“空壳村”成了“网红寨”。

  村里的老人也迎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秀才大院中,67岁的村民苏有云正在织布。“年轻人都没见过织布机,很多游客都来围观我织布。”苏有云没想到,小时候学到的手工织布技术,居然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赵性耕介绍,梁山贾堌堆农家寨景区采取公司化运作加农民参与的管理方式,让农民能切实享受到旅游发展的成果。“公司流转村民土地,贫困户可增加流转收入。同时景区返聘村民在景区工作,赚取薪金收入。我们也鼓励村民在景区内销售土特产品等,又能增加一项经营性收入。”赵性耕说。

  村居变民宿,吃上“旅游饭”

  尼山脚下,青砖灰瓦的楼房依山而建,小巷村道干净整洁,木门篱笆掩映在绿树碧草之间,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曲阜鲁源新村。

  走进村民孔凡玲家,她和家人住在一楼,二楼、三楼的房间通过精心布置,改成了民宿。孔凡玲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推广自家的民宿,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所有房间都能住满。

  鲁源新村于2019年实现整体搬迁,与尼山圣境景区停车场仅一路之隔,尼山圣境推出夜游圣境项目后,许多外地游客有了在景区附近住宿的需求,这为新村发展民宿产业提供了机遇。

  据了解,在未搬进新村之前,鲁源新村就成立了旅游经济合作社。由三孔文化旅游服务公司负责特色民宿品牌建设和管理运营平台建设,鲁源新村用集体宅基使用权入股,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介绍,村里成立了两家物业公司,为尼山圣境景区、停车场、鲁源新村提供物业管理、保洁保安和用工服务,解决了村庄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李轶群)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