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报道有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消息。10多岁的年龄,正值人生花季,生命突然消失,让人痛心。
孩子放暑假,他们的父母还在工作,客观上给他们提供了自由外出的机会。天气炎热,爱玩的天性使得孩子很愿意到水中凉爽一下。如果他们意识到野外游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他们具备一定的防护知识,或许悲剧就能避免。
中小学生生活的范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和老师,他们接受的很多知识来自于父母和老师。游泳有一定危险性,相信父母和老师都强调过多次,还是有孩子径自前往,有的孩子就遭遇了意外。尽管只是极少数,但是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思。
据《瞭望》报道,部分地方的学生安全教育尚缺少系统教材和柔性教法,填鸭式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兴趣,也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有的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在宣传栏画黑板报宣传安全知识,给学生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急安全演练却很少。有的地方布置给学生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教育学校开展了,但是有的地方效果不佳。学校对待安全教育,没有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老师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弄懂学会,而是仅仅依靠有限的形式,告知学生知晓,但学生没有真正学进去。本是实践性很强的安全教育,可随时随地用得到,学生却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更没有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这样的安全教育,起不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学校要对安全教育重视起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厚植安全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起来。遇到危险时,能够实施自救。
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有义务,社会也有责任。但是学校这一环节不能放松。绝大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做得好,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安全的,但生命可贵,应预防万一,学校要实施“安全”的安全教育,让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起来。
(扈美荣)